李丕森教书育人并不是只教授怎么做八股文,一些经世致用的书籍他也让学生涉猎、研读,每隔一段时间还会对天下大事展开一场辩论,所以他的学生还是很关注时势变化的,认真研读每一期的《邸报》、亦是学习内容之一。
《邸报》的编辑由清廷官方控制,稿件是进奏院将所要上报的内容编好、五天一次上报枢密院,经枢密院审查后称为“定本”。
进奏院则以审查过的定本、刊印并作为标准传至各地,具有新闻性是《邸报》的重要特征,而它无报头、无定式、无期号,则与现代报纸有大不相同。
《邸报》内容有皇帝的起居、言行、上谕、朝旨、书诏、法令等,有官吏的任命、升迁、黜废、奖惩等,有大臣和各地方官的奏折等,也有少量偶发的社会新闻轶事等。
今天吴佩孚他们在研读光绪十八年的最后一份《邸报》,今天轮到吴佩孚读报:
“……
上海的吴淞江和黄浦江结冰,长达十多天都不能解封,村里的百岁老人都没见过这种场景。
湖南永州府宁远县冰雪持续一个多月,大量的鸟类和兔子冻死。
福建向来冬季不下雪,可那年平均雪厚近20厘米,1893年1月16日闽浙总督向朝廷奏报:闽省向来冬不见雪,或偶尔落地即化,从无积雪厚数寸者,光绪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朔风严寒,入夜瑞雪缤纷,至二十九日平均雪深四五寸。
原来号称“一件单衣走四季”的广东,竟然也下了“尺许”(接近半米)的大雪。
……”
1893年的年初,是中国300年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但吴佩孚他们并没有切身体会,所以议论纷纷的学子似乎并没有更深的思考,吴佩孚读完《邸报》,李丕森发话了:
“史上有记载的、非常寒冷的冬天有3次,分别是西周末年、东汉三国南**时期、以及宋代,因为冻饿而死者无算,由于年代久远,并没有非常详尽的记载,大多是后世通过史料的只言片语推算出来的。
今岁之奇寒,有过之而无不及。
你们还年轻,可能体会不深,明日你们随为师一起出城,去农村看看,无数老百姓缩在狭小的屋子里瑟瑟发抖,祈求上苍保佑他们尽快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这种极端天气,正是苍天警示朝廷的不祥之兆,朝廷本应该帮助子民安全渡过这个寒冷的冬天,励精图治,争取早日摆脱列强予取予求的屈辱现状,可朝堂之上依旧是歌舞升平、醉生梦死的奢靡之象……
然,朝廷不仅不设法救助贫苦百姓,反而肆无忌惮的、继续压榨着老百姓活命的口粮,帮助列强贪婪的汲取着民脂民膏,百姓生活原本就十分艰苦,未曾想又遇到这300年一遇的超级寒冬,农作物、牲畜大规模冻死,老人和小孩多有冻饿而死者。
你们为什么要读书?
匡扶社稷、拯民水火、强国富民、驱逐列强!
为师……为师警戒你们,读书、要心怀天下,做人、要牢记圣贤教诲,做事、要遵从自然之道,做官、要以民为本!
你们就以今岁奇寒、这件事为切入点,各自写一篇文章、题材不限。”
吴佩孚他们开始琢磨怎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李丕森走到窗前、凝望着窗外纷飞的大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