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晏殊慷慨陈词,准备啪啪打脸。
赵祯坐不住了,连忙提醒了一句。
不过这也看出来,晏殊此人虽然圆滑世故,但内心其实也有刚毅直率的一面。
果然,人都是矛盾复杂的,不是几个数据就能够说清楚的。
有一次,一个盗贼潜入晏殊家行窃,被抓获后,被晏殊施以搒击,直到昏死后才将其送官,结果刚被扶到开封府门,盗贼便因伤重而死。
“先生,子不言父过!”
“咳咳,官家说的是,不过陈恕担任三司使期间,国朝仓廪充足,实可谓称职!官家还是说说自己对《中庸》一篇的理解,臣方可因疑解惑!”
晏殊也意识到,自己今天似乎孟浪了一点,连忙收回话头。
“先生,朕以为,这中庸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次,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
第二层次,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
第三层次,中指好的意思,庸同用,中用的意思。指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就是不知道,王相公希望朕走哪一层意思?”
赵祯的回答,让晏殊愣住了。
不是不准确,而是太准确了,将王钦若的意图,直白的放在桌面上了。
晏殊嘴角挂起一丝苦笑,这个学生之前是什么德行,他这个做老师的可是一清二楚。
虽然学问才情不错,但也只能算是中人之姿,更多都是靠刻苦努力来的。
往日朝堂上,相公们的进言,这位主都要在脑袋里转九个弯,才能琢磨出点味道来。
更不用说王钦若让他来给赵祯上《中庸》这篇课文的意图了。
以前的赵祯,估计就是一年时间,都不可能猜到,这是前朝相公们的意思。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仁宗忍让大臣们的原因。
他知道自己不够聪明,治国需要这些聪明人。
当皇帝褪去神秘的外衣,又丢了生杀予夺的霸道,朝臣们对仁宗自然也就不那么畏惧了。
人善被人欺,放在皇帝身上,也是一样的。
可是现在,赵祯不仅在上课的时候,就猜到了晏殊讲《中庸》是为了劝谏,而且还猜到了背后的指使者,就是王钦若。
王曾做不出这样的事情,赵祯知道,晏殊也知道。
“聪明不过官家,圣明不过君上!臣有罪!”
这一刻,晏殊是真的有压力了,头上都冒出了冷汗。
一个中等生,突然变聪明了,不好忽悠了,本来就很可怕。
关键是这个学生还是当今的皇帝,丝毫不遮掩自己看穿了朝臣在算计他,就更可怕了。
上课老师夹带私货,还是王钦若交代的私货,这要是放在汉唐,可是大不敬之罪。
君威!
自从真宗去世了,晏殊已经两年没有感受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