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岁,就已经是身穿紫袍的预备宰相了。
一身华贵紫袍,整个大宋有资格穿的,也不超过百人。
可以说晏殊给刘娥献出的那条,垂帘听政建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后来也因此而被诟病,逐出中枢。
赵祯思索着,如何用好晏殊,这个刘娥和朝廷为他储备的宰执。
而晏殊,也在沉思着赵祯,昨日的表现。
王钦若这位首相,昨天散朝之后,特意叮嘱晏殊。
今日务必,好好给官家授课,不能让官家走上好战持武的道路。
谨防大宋出现一个隋炀帝!
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希望再出现一个汉武帝。
皇帝就应该垂拱而治,天下交给士大夫们。
看着龙骧虎步而来的赵祯,与以往坐着龙撵,彬彬有礼截然不同的气质。
晏殊暗自叹了口气。
“王相啊,恐怕当今官家,不会如你们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个仁善可欺之君啊!”
作为一个以圆滑而著称的神童,晏殊谦逊的姿态放的很低。
赵祯刚刚进入崇政殿,他便恭敬的侯在一旁行礼,丝毫没有轻视赵祯的意思。
“晏殊,拜见官家!”
而赵祯也是第一次,在一个名士大臣的身上,感受到天子威仪。
晏殊,不错!
“晏先生快请起,这里不是朝堂,没有赵官家,只有先生与弟子。”
赵祯连忙扶起了晏殊,并且将他扶到老师的座位,然后再自己回到座位。
对这位未来名相,给予了足够的尊重。
人才嘛,只要能为所用,姿态低一点又不花钱。
说不定还能落下一个,礼贤下士的好名头。
大宋的士大夫,还真的就吃这一套!
晏殊也十分感动,以前的管家虽然尊重他,但是更多都是出于礼仪要求。
今天他从赵祯的语气和随性的举动中,感受到赵祯是真的尊重他,尊重他的才华!
官家的确是长大了啊,都知道笼络人心了。
有些事,彼此都懂,但是能够做到的人不多,自然也就显得珍贵了。
君臣之间的政治秀,有的时候,就是要明知故犯!
“晏先生!今日还是继续讲《易》吗?”
两人相互见礼后,看着桌上什么书都没放,赵祯好奇的问道。
对于学文,他是不抵触的。
不论是修文还是习武,文化底蕴差了,可是影响成就的。
黄裳编纂《道藏》,能够自创《九阴真经》,不是没有道理的。
何况大宋文风鼎盛,要想踏实摆烂,肚子里没有货,还真的是睡不安稳。
“不,官家,今天我们讲《礼记》的第三十一篇,《中庸》”
晏殊饱含深意的看了赵祯一眼,讲起了王钦若为赵祯指定的课程。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