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奇技淫巧
每天房东家的大公鸡一叫,石达开就准时跳下床,在院子里打一套拳,练一番劲,他的拳术施展起来,并不需要太多的场面,房东的院子虽然不大,也已经足够。练功更不需要太大的动静,因为他练的是寸劲,行家看着怕,闲家看不懂。
直到太阳在东边映出光亮,能够看得见书上的字,石达开才开始洗漱,换上童生的行头,开始摇头晃脑的读书。巳时初刻,太阳高挂,房东大娘做好早饭,才去吃饭。
贵县有的人家一日三餐,那都是做重工的人家,或者是早餐吃得早,中餐加一顿粥。大多数人家一日两餐,都是扎扎实实的干饭,早餐相对比较晚。当然也不能太晚,南方的太阳一旦出来,就会很热,热得吃饭也没有胃口,因此大多在巳时初刻吃完早餐。早餐以后,石达开带着书本去学堂上课,学堂也是开两餐,早读之后,用早餐,早餐之后上正学,石达开正好赶上这个时间。房东家从他儿子还是童生时起,就习惯了这个作息时间。中午的午觉是一定要睡的,太阳太大,学生不困老师也顶不住。午休时间到未时正,才开午学,一堂课上到酉时中,一天的课才算结束。下午上课时间,多数是让学生做策论,作四书文,也就是民间说的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一个月的时间下来,石达开手里已经作了十数篇四书文,也开始学会以孔老夫子孟老夫子的口吻说话,文章不摇头晃脑,就读不出那份韵味。《钦定四书文》四十一卷也选读了一遍,中庸大学,四书五经,均有论述,常得教师好评。
贵县学宫,凡学五日休学一日,这一日,必是贵县的赶圩之日,每当赶圩之日,十里八乡的民众担着土产来到圩场交换,贵县城里,摩肩接踵,水泄不通。石达开远在那帮的家里也托赶圩的人给他带来一些土产银钱,他还几次在圩场见到那位姓黄的行商,成了很好的朋友,黄行商大名叫黄永坤,中里本地人,南京北京都去过,交趾安南也曾踏及,见过世面,很有见识,像一部时令小说《镜花缘》里的邓九公,他每次都卖不同的产品,还真是什么好卖卖什么。石达开还看到了高鼻子绿眼睛的洋人,洋人都会说粤语,为人谦和,从广州坐船而来,大多是来贸易,只有一些身着黑袍挂着木头十这架的人是来传教。
在学宫的后面不远,就有一间小小的天主教堂,开办当日,还来到学宫,请童生们过去参观。石达开也去看了一眼,简陋的小尖顶房子,房顶上还装饰了一个大大的十字架,十字架很稳固,是房子最高那根柱子的延伸,延伸到房顶外面后,拦腰再来一块横方。看了一下那本用白话文写成的粗鄙不堪的圣经,不合平仄,不讲引论,不合规矩,不按文法,石达开表示藐视,不太理解这种没有文化的东西竟然也会有生命力,更怀疑教堂里的教士,是否能凭着这本圣经挣回吃食。天主教堂里的教士很勤快,与和尚庙里的和尚大大不同,和尚很少做事,每天要做课诵经,还要打坐冥想,吃饭则靠布施化缘。教士则大不一样,他们七天才需要做一个时辰的工作,叫做礼拜,平时不是在教堂里搞卫生,就是去乡间绘画采风,有的还兼做一些生意,比如卖点西药。
教堂里的西药大多是用鸦片膏制作,以鸦片为主药,参进其它物质,制成丹丸。老百姓如果有个头痛脑疼,心腹绞痛、久泻久痢、无痰干咳,风湿外感,只需要一颗药下肚,有如万应灵丹,很得远近老百姓的欢迎。。如果没有钱买,可以用物品换,一斤大米,两个红薯,一只鸡,两条鱼,都能换取相应的药品,周围的老百姓都很亲热的叫这些教士为西洋医生,还有人尊称他们为洋大人。这些用大烟膏制成的药品,却让吸大烟的人恨得牙咬,因为里面参杂了大量辛辣难闻的物资质,不仅不能烧成烟泡,还带有一股难闻的怪味,胜过烧用老鼠尿泡过的木炭,更不能吸食,一吸进去,轻者顿觉天旋地转,重者则倒地不醒。
教堂礼拜的日子七天一次,学校休课的日子六天一轮,一个多月才有一天是恰好碰上,也就是这一次,石达开好奇去参加过一次礼拜,还讨得了教堂一个馒头做午餐,之后就再也没有去过。有些同学每到礼拜日就为了这个馒头去听布道,也就是听洋道人讲故事,讲一个叫耶稣的人的行旅故事,每次只讲一小段,如同听评书。之后就听洋道人讲西洋的故事,火船,火车,还给学生们做实验,如何用一壶水烧开后的气把一个竹筒里的纸团冲上半空。几个礼拜下来,学堂里对格物有兴趣的学生基本全部去了教堂,不惜逃课也要参加礼拜,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告诉石达开,他们信了教,成了**徒。
八月里的一天,正逢圩日,石达开在房东黄大娘的菜地里,帮她挖地,黄大娘家有很多土地,平时只有一小块种了一些蔬菜。没有人手,又没有人打工,其它地都荒着。石达开向姓黄的行商讨了一些玉米种子,也想在这里试一试,看看收成如何。黄大娘没有想到,这个平时文质彬彬的少年竟然做得一手很好的农活,清早起来,就来到地里,早饭时分,三分地的园土全部翻了一遍,还开了垅起了畦,吃完早饭去到地里,半天不到,玉米就全部点了下去,还在附近的水沟里担来催芽水淋上,只要明后两天,来淋上一次肥水,这片玉米一定会有个好收成。
黄大娘回到家里,专门做了一锅稀饭,给石达开加午饭,一小碗咸菜,一小碗醋泡辣椒,吃得石达开一脸透汗。只见石达开一个叫朱子风的同学风风火火跑了进来,“阿达阿达,洋道人跟我们一起做了一条火船,去南门码头外试水,快去看热闹。”
石达开一听,放下碗就跟着朱子风跑了出去。
南门码头外,郁江水缓缓流过,正码头上,货物搬运,人声鼎沸,头上撑着伞,坐在竹椅上叹着茶的是货主,卖烟仔的商贩走到他们身边兜售洋烟,他们总是挥挥手,把商贩们赶开,洋烟太贵,抽不起。他们的眼光,时时关注着赤脚走在滚烫的码头石级上的是老托弟们,这些老托弟们肩挑背驮正在装卸着他们的货物。工头在装卸货的两头给工钱,搬一趟领一回钱,三个铜板两个铜板,多少都有,搬多得多,搬少得少。
在南门正码头的上方,早已聚集了一大堆的人,围着江面上的一条小船。这条船与一般的船不一样,没有帆也没有浆,一个大胡子洋人正带着几个学生在船上忙碌。 朱子风拉着石达开,介绍说,这个小船上,有一个炉子,炉子上有一个大大的烧水壶,烧水壶的水烧开后,里面的热气,从一根管子里排出,冲动船边的一个活塞,带动水里的叶轮,推动小船前进。
小船上炉子里的火已经很旺,一根高高竖起的烟囱冒着青烟,大胡子洋人一拉阀门,一道蒸气直冲活塞,发出“噗哧噗哧”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密,小船离岸行了起来,洋道人把船尾上的舵轮打了两把,小船竟逆水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