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当大佬穿成极品(快穿) > 第19章 立深情人设的书生

第19章 立深情人设的书生

乔贞娘和父亲一样,父亲是走哪儿把青云书院开到哪儿,她这次也把医馆带到了安奉。

本来是想仿照京城,把医馆建成女子医馆的,但这里跟京城又不同,比京城开放,也比京城更缺郎中。

在这里,乔贞娘第一次收学徒,都是七八岁、八九岁的小孩子,有男孩,也有女孩,全是去年水灾没了父母的孩子,被曹公安排在衙门当差,或打扫卫生,或做饭,或洗衣服……以求有个地方住,有口饭吃。

衙门根本用不了这么多人,曹公是在拿自己的俸禄养着这些孩子。

乔贞娘索性就从这二十几个孩子里挑了十几个,收为徒弟,剩下的七八个在衙门当差,就不需要曹公再额外掏银子了。

*****

蒋修是惯会偷懒的,虽然从曹公那里‘抢’了不少差事,但慢慢总能让他安排下去,或分给得用的下属,或找到新的劳动力,反正这些差事不会一直堆积在他这里。

衙门缺能写会算的人,去府学找,去州学找,去县学找,安奉府的学子不够,那就去隔壁府,把范围扩大不就成了。

至于如何把这些学子吸引来,不需要银子做报酬,读书人谈钱多俗,要谈还是谈‘学会’。

蒋修托岳父以青云书院的名义办了一个学会,学会的主要活动便是‘讲学、答疑’。

名满天下的大儒——曹承安先生坐镇,蒋修这个状元郎也在其中,还有青云书院的院长乔平之,这是教出过状元郎的人,在京城开过书院,教书育人多年,本身还是二甲进士。

每一次教学、答疑的精粹,还会被记录成册,卖给书坊,全省发售。

无论是想在科举上更进一步的学子,还是打算提升名气的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机会。

能写会算的人多了,蒋修身上的担子自然也轻了,只是有一样,他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自己来。

那便是治水。

治水工程现在用的图纸是经他手改过的,没人比他更了解这份施工图纸了,所以监工的责任由他来扛最合适。

为了激励百姓们劳动的积极性,此次劳役衙门不光管饭,还发工钱。

至于这些饭钱、工钱,衙门是拿不出来,只能向大户化缘。

功德碑的名额能化到一部分钱,这些针对的都是本地人,本地的商户,想拿钱换名声的。

青云书院就读的名额又是一部分,这一部分就不仅限于商户了,而是考不进书院,需要拿银子换名额的人。

学会的名额更是占到了大头,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了安奉府。

以至于为了这些钱,本地的父母官曹公变成了半个老师,执教兴学,兴学□□。

身上的担子去了大半,连在学会讲学的差事都被曹公和岳父一并揽了过去,蒋修只专注治水这一件事便可。

早上比役夫们来的早,提前看好路线和深度,安排好当天的工程进度,下午比役夫们走的更晚,检查完工程,才会离开。

曾经被同窗夸赞‘天生皮肤白皙,不惧日晒’的蒋修,几个月下来,也晒黑了一层。

与妻子和儿子站在一块儿,简直不是一个画风了。

小福星连着好几个月的时间里,只有晚上才能见到父亲。

一直到开春,工程终于完工了,才等到父亲的补偿——游湖泛舟。

工程完工,意味着学会的许多学子没了‘差事’,闲是肯定不能闲着,组织春游吧。

游湖泛舟之时,写写诗,作作词,画几幅画,学会现在有自己固定的发书渠道。

发书赚的银子倒是不多,但是可以借此把安奉府宣传出去,吸引才子佳人们来这里旅游,外面知道安奉府现在不像之前那样水灾频繁,说不准还能吸引来不少外地的人口呢。

没了频繁的水灾,再把人气聚拢起来,那安奉府的路就好走多了。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