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租下铺面,之后便是收拾前后屋子。
后面住处收拾起来简单,姜松灵便让阿卉和竹香一起收拾,自己留在前面铺子收拾。
虽说原先主人家做的是羊肉汤生意,可她猜想这主人家定爱干净。整个铺子里,放眼望去竟找不到一处羊肉汤积攒起的油渍。
只是仔细闻,倒还是可以闻到一些残留的羊肉膻味。
半丈左右长短的柜台正对着门口,不需要重新做,只是原本的柜台颜色已经黯淡,姜松灵只能找漆工重新刷漆。
不同于姜松灵印象里的简单刷漆,这时候的漆工艺将文化与色彩搭配至极致,她只是简单说了自己的想法,这位从城里随便找的漆工,轻松再现她脑海里的想法。
若是在现代,就是妥妥的宝藏手艺匠人。
进门右手边就是客人坐的地方。
姜松灵将原本的几张食案竖着摆放,每张食案可以供四人同桌进食。又在靠墙的地方重新摆放两张食案,这两张食案因为靠墙,所以只能供三人同桌进食。
但她考虑的是开张后可以给独自吃饭的客人坐。
江南总是春雨绵绵。
在一个雨天,一位客人躲雨走进巷尾的姜记糕饼铺,坐在靠墙的位置独自吃点糕饼,听耳畔雨滴顺着屋檐滴到青石板上的声音。若是雨大了,还可以听见屋外河渠淙淙的流水声。
便是这么一想,她的干劲就起来了。
硬装结束,她又回书院找吴桥带着,淘了一些装饰挂在空荡荡的墙上。
铺子里置办妥当,她又去后厨补充了许多厨具。
毕竟,原来的主人家做的是羊肉汤,胡饼生意,她做的却是点心。两者无论是在道具,工具上都差别极大。
像是磨粉用的石磨,主人家就没有。姜松灵便大、小各定了一个,由店家给送到后面小院里。
三人忙了五天,才把各处都安排妥当。
搬家那日,徐老大、吴桥、书院里几个学生都来恭贺。主人家走的时候什么也没给姜松灵剩,所以吴桥来的时候顺便带了一些瓜果,灶房里又有昨天阿卉才买的米面,倒是刚好够一桌菜。
铺子还没开业,前门锁着,几个学生便聚在院子里吟诗喝酒,阿卉帮着洗刷,竹香烧火,姜松灵正和徐老大、吴桥商量之后短工的工钱。
铺子里每日的采买都交给吴桥,除了采买的抽成,还另有基础工钱二百文。而和徐老大谈的工钱是每天十五文,日结。
姜松灵给的工钱对比其他食肆里的短工,只高不低,是以虽然每月只需要徐老大来十几天,到也够家里吃上饱饭。
最主要的是风吹不到,雨淋不着,若是想要买铺里糕饼还有折扣。
这些学生以后在书院里再也吃不到姜松灵做的吃食,便怂恿姜松灵再给他们做些吃食做记忆。
朝食时,姜松灵做了在书院里常做的糖醋排骨、鸡汁干丝、清炖杂鱼、浇汁雪泥,又新做了鱼饼、汤包各色汁浓味美的点心,吃的学生们悔恨连连,只怨恨自己曾经没有珍惜姜松灵在书院的日子。
尤其是新做的几道点心,几个人吃着碗里的,心里还不忘盘算锅里的。
“这饼竟然有牛乳的香气,但吃起来倒是不腻。”说话的学生正是极喜欢姜松灵手工青团的那位胖墩墩童生,听闻姜松灵在南孤巷尾开了一家糕饼铺,今日一早就送来了乔迁礼。
是他亲手绘制的一幅阿娘吃青团的画卷,笔力虽尚有不足,但其中意味倒很得姜松灵胃口。
喜欢的表现,便是她将画卷直接挂在柜台后。若是客人自门而入,第一眼便是这副画卷。
姜松灵拈起一块,“这是牛乳饼①,纯牛乳煮沸凝固后制成的。”因是用笼屉蒸过,乳白中又带着点蒸后的奶黄,入口奶香浓郁又口感细腻,“是过几日开张的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