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客舍时,姜松灵向二娘打听过扬州城内书院布局。无论是官学还是名士开办的书院皆有上乘之选,南远书院不过就是一处私人办的私塾。楚越建朝十几年,南远书院连个举人都没有,只有几个秀才的名号挂在那里。眼看这届秀才不行,院里才又招了一些童生入学。
书院是一处多进院落,中心主轴线向两侧延伸出横向院落,左侧为秀才讲课书堂,称书阁,右侧为童生讲课书堂,称雅阁。平常各处朝食也是在阁内单独进行,只有藏书阁落在正中院落,是一栋两层小楼。
小厮领着姜松灵和竹香穿过藏书楼,推开一扇小门,“这边就是雅阁,童生们晚上都归家,只有顾先生一人,你们的屋子就在雅阁后院最左侧,晚上有藏书楼的婆子值守在隔壁,是个独立小院安全的很。”小厮又向姜松灵介绍了小院周围的环境,有一条小路通往藏书楼,平时都上锁,很安全。
姜松灵有些感激,她和竹香孤身待在雅阁内,又只有一名私塾先生。虽说私塾先生读四书五经,但知人知面尚不知心。她从钱袋里拿了几枚钱递给小厮,“谢谢好意,等我们安顿好再请你吃大餐。这点钱,小郎君先换杯酒吃。”
小厮却不接,低下头支支吾吾道,“哪里是我好意。我下午给小娘子寻住处遇见了顾先生,顾先生知晓新来厨娘是位小娘子,这才吩咐我选个安全的小院。”小厮把铜板往回塞,“这好意都是顾先生的,也就顾先生学问好才想的明白,我哪儿知道这些。”他家里的姐妹,有些大了阿耶阿娘也从不管这些,到了年纪寻个人家嫁了也就算了。他下午听顾先生嘱咐,第一次知道女儿家还要这么精细的照看。
姜松灵没接铜板,心里对这位私塾先生也是记下,“顾先生我定会拜访,这些钱小郎君收下吧。”
小厮这才收下姜松灵的铜板,又道,“灶房里有几个粗活小厮,下工后都不住在书院,小娘子尽管使唤。”
“自然。”
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工后的休息时间,雅阁内静悄悄的,姜松灵一路沿着书堂穿过庭院,只闻到树间隐约的花香。花香浓郁处有一扇拱门,姜松灵经过时看了一眼,拱门内草木稀疏,青石板地面印着傍晚的夜色,让拱门内显得越发幽深神秘。
“这里是?”
“这里就是先生住处,”拱道内只听见有幽幽琴声传来,似春风拂面令人卸去满身疲惫,小厮极为推崇的向姜松灵嘱咐,“听院长说,先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呢。只是先生身形消瘦,这才请了厨娘。”
姜松灵脑补出一副白发老者风采偏偏的画面,又想起先生对自己的照顾,“自会好生照顾先生饮食,小郎君可转达院长无需担心。”
小厮自然点头,三人又是往里走便到了姜松灵与竹香住的小院。说是小院,这里就真的是一间很小的院子,两间厢房带一间耳房,中间是天井,耳房侧边就是一扇月牙门,隔着花墙可以看见藏书楼的房檐,青砖灰瓦,还有守门婆子嗑瓜子的声音。
姜松灵的心顿时安定下来,道别小厮后,竹香开始打扫院落,她准备两人的晚饭。
雅阁所有的小院都没有小厨房,想要吃饭只能去共用的灶房。天还未暗,雅阁也尚未掌灯,姜松灵借着傍晚微光收拾起灶房。虽说雅阁之前并未有厨子,但隔壁书阁厨子每日也会过来,酱料食材都备着放在一侧。姜松灵瞧了一眼,青红白三色皆有,素菜居多,肉类不易保存,都是每日固定份额。
今天的肉显然已经吃完了,菜筐里只有一些莲藕、竹笋、韭菜,都是时令菜。这些菜无论是单独吃还是混搭,都有春天特有的烟火气。姜松灵拣了几块小藕节,准备一会儿做一道清炒藕节做浇头。
灶房里石磨磨碎的小麦粉是现成的,姜松灵准备做两碗阳春面。
阳春面讲究汤清味美,熬香的葱油拌进面条里,再浇入混着猪油的滚水。葱油独特的浓郁香味会让这碗阳春面鲜到骨子里。用筷子一挑,就可以看见面条上的油光,一口阳春面不用怎么咀嚼,油香味便包裹着劲道的面条下肚。
和面煮面炸葱油,姜松灵一碗面条很快出锅。
雅阁垂花拱门内,顾荀若也在吃面,不过是身边护卫去街边食肆买的面。尽管南远书院离扬州城并不远,但原本的细面已经泡成一根根粗条,嚼在嘴里就好像裹着半熟的面团。
顾荀若就这么嚼着面团闻着屋外的葱香,竟渐渐对明日的朝食有了一丝丝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