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我们从简单的入手。那个时候多少亩农田可以养一个人?”
杨拓:“那时候一亩地也就打几百斤粮食,可能是小几百斤,一个人一年口粮也是几百斤,青壮劳力要大几百斤,平均算一亩地养一个人勉勉强强。”
教授:“青壮劳力占人口的几分之几?”
杨拓:“人口按老、中、少分3组的话,男女各半,中也就是青壮年的一男一女为2,老的一组少于2,那时候不搞计划生育,少幼组大于2,平均以6人为一个人口组,不一定是家庭啊,就是数学意义的人口组,那么,青壮男性占人口的约六分之一。”
教授:“好。这样一个人口的基本组,6个人,就要至少6亩地来生息了? (杨拓点头),那好,6亩地的边长和周长是多少?”
杨拓:“一亩地是666.7平米,6亩地是4千平米,按正方形,边长是60――3米,周长是63乘4等于252米。”
教授抓起一个包子:“现在有游牧民族来侵袭,吃肉的,(把装着蔬菜的饭盒摆在沙地上,手拿肉包子从一个边逼近饭盒),一个游牧骑兵要抢,这个农耕人口组合,就算一家人吧,要守这个生息四边形,守得住吗?”
杨拓抓起那个包子一口吞了,品品味道说:“要是俺,手拿一把中岳式步枪,守住没问题,连丫那匹马都抢过来,要是宋末明末,杯具了,只有一个青壮汉子,手持长矛大刀钉耙,要守这252米长的院墙——有院墙是吧,有也不行,守不住。”
教授又抓起一个包子,问:“那么现在有两家人联合起来了,合作产生生产力,联合产生战斗力。两家人,12亩地,行不行?”
杨拓迅速心算:“12亩地合并8千平米,边长(按山寨手机侦制通,不行得用计算器了)89、90米,周长360米 ,2个青壮男人守,每人均摊180米,比刚才的252米强,这就是您说的联合产生战斗力?不过还是守不住。12个人的组合都顶不住一个游牧骑兵。奥,俺懂了,算算10家联合的。(教授不语,微笑看着杨拓,吃包子)10家,其实每家6亩地不够的,还有住宅的宅基地,还要种菜,光吃粮食不行,没有维生素C叶绿素植物纤维会死人的,他们又没有罐头蔬菜吃,是吧,还要有动物蛋白质的摄入,鸡蛋,所以要养鸡,鸡鸭牛羊猪都要养滴,10户人家的小村子,还要有道路和水井吧,均摊一户人家要10亩地差不多,10户100亩6万6千6百70平米,边长258米周长1032米,10条汉子——不许有汉奸那,要是有一个汉奸,还是砖家,平常跟那游牧部落做生意赚钱,那游牧部落看这丫砖家在这边对决策有影响力就额外给砖家一点生意上的好处,砖家回来就主张千万不要开战啊,提出一个谈判解决的方案——拿出一户的老婆供出去跟那骑兵和平共享,你一三五我二四六,周日友好协商谈判解决,又不肯拿他老婆,究竟拿谁老婆还要发扬西式**,奥对了那时候没有西式**,砖家就说抓阄解决,结果又影响了俩人结成小山头,事情麻烦了,还得分出一个人看着他们仨,那就还剩6个有战斗力的对外,”
教授摆手说:“打住,打住,啊,怎么又骂砖家了,愤青言论一套一套地把人骂到骨头里去了,年轻人有激情是好地,但是不要偏激——这样吧,咱们先不涉及政治,你先建立你的数学模型。”
杨拓:“那就放心多了,10条汉子对外,一人均摊103米,——还是守不住啊?
首先不知道这骑兵从哪里冲,每个人都惦记自己那一家子人的位置,肯不肯相互支援都是问题,所以要有组织有纪律,要有统一指挥,要建立正规军队,嗯,得派出个侦察的出去远一点,看那丫骑兵从哪个方向来,预警一下,剩下9个人也不能均摊分段,要有机动兵力解决那个冲进来的骑兵,嗯,4个人把守四边,一名侦察,一名指挥员带着4个人组成5人机动打击小组,所以要有分工,有分工就要有配合,要想配合就得平常有训练,要有战术,有作战大纲,有军事指挥,基本的军事要素都得有。不过,还是不一定打得赢。唉,60人的组合都不一定保证打赢一个游牧骑兵呀。
不行,不能把100亩地围在里面一起守,要建立工事,就是把10户人家的住宅用围墙围起来,上面有射箭的射击孔,10户人10亩宅基地的话周长326米,一名士兵守32米的工事围墙,相互在视距内和武器射程也就是弓箭射程内相互支持,这下子大概守住了。不过那90亩的大片田地甩在围子外面,庄稼熟了游牧骑兵就来抢割,你不让割就得出去打野战——那可能还是打不过。不行,俺再扩大一下联合规模,打仗跟生产一样,的确得有大规模的分工合作。”
教授吃完了,喜爱地看着杨拓,说;‘孺子可教也。我去干活了,你弄出答案来就告诉我。”
杨拓手拿包子陷入沉思,教授的话没怎么在意,嗯哼答应了一声,说:“俺再做个100户的组合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