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恩怨隋唐之缘起 > 《第十六章》杏园楼遇袭(下)

《第十六章》杏园楼遇袭(下)

再说楼下的那几人,因见卢太翼迟迟没有返回,遂决定先行大快朵颐。期间,开始有客人陆陆续续地进到酒楼中……

酒酣耳热之际,因无意间见到刚才的那个堂倌又在大门口点头哈腰了,所以甚为看不惯的尉迟恭便又在心中忍不住暗自骂道:“这奴才狗性不改,就知道拍有钱人的马屁!”

虽这样想,但被涌上头的酒气于不知不觉中激发出了好奇心的他却开始留心观察了起来。

……

凭着在衙门当差这几年学到的本事和以前行走于江湖时积累下来的经验,尉迟恭敏锐地发现被堂倌迎进来的三个高大男人并不像是真正的客商,即使对方有着一身正宗的生意人打扮。

正纳闷于有什么不对劲儿之处时,随着一个细节的映入眼帘,他终于明白了其问题的所在。

到底是怎样的破绽暴露了那三个人呢?说出来可能让你有点儿意外,靴子,即是那脚上穿的靴子泄露了他们的真实身份。

其实,也不是尉迟恭变成了“火眼金睛”,而是那靴子的确非一般的商贾之人所能穿。要想弄明白其中的原因,我们就不妨先来了解一个与之相关的历史机构——骁果卫吧。据《实录》记载:骁果者,隶右屯卫,乃隋文帝之亲勋卫率。开皇三年,文皇帝集骁卫与果毅军并为“骁果卫”,捡军中壮士充任,以血鹰刺左臂为记。由此可知,隋朝的“骁果卫”即相当于那时的“禁卫军”,乃属专门负责皇家安全的部门。而上述三人的问题便在于其所穿的靴子是“骁果卫”里的中级军官方能有资格穿上脚的军靴。各位不妨想想看,三个“骁果卫”军官装扮成生意人出现在较为偏僻的杏园楼里,这一异常现象难道都不该引起诸如尉迟恭般明眼人的怀疑吗?

对于像尉迟恭这样长期在京兆尹衙门混的,且和三教九流们长期打着交道的差倌来说,将侦察目标的细节一看一个准儿那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照理而言,三五个军人,哪怕是皇帝身边的贴身侍卫出来踏个春、吃个饭什么的都应属于正常范畴之内的事才对,不是吗?可让人奇怪的是,三名军官不但换了客商的打扮,还可能预定下了二楼剩余的所有雅间,放开有无不为人知的目的不说,单就其包圆儿的行为即足以让早已不忿的尉迟恭有了“不能轻易善罢甘休”的想法。

……

“尉迟大哥,您倒是快吃呀!”

“哦……好的。”经杨令源提醒的尉迟恭说着就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我有些事情要去办,你们先吃,先吃。”

……

悄悄摸上二楼之后,尉迟恭却发现那三人竟如变戏法似地凭空消失了。正犹疑间,忽听得有上楼的脚步声传来,于是,一个闪身的他当即就躲到了旁边的一处无人雅间里。

透过门缝,他窥见刚才的那个堂倌端了一托盘的酒菜上来,目的地便是从里面那端数起的第二个包房。

……

不多一会儿,那个端菜进去的堂倌就退了出来。可是,让尉迟恭相当吃惊的是,其不但手上少了托盘,且个子还变得高大了许多。再仔细一瞧,一切便都明了了,原来,在那短掉一截的衣摆下面,一双特殊的靴子被充分地暴露在了“光天化日”之下。

由此,尉迟恭得出了自己的判断:这三人绝非一般的泛泛之辈,他们定是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事而来的才对。想到这里,他于是决定继续躲着观察下去。

接下来,这伪装的堂倌没有转身下楼,而是选择了去向最里面的那个雅间。

……

当雅间门被推开的一瞬,尉迟恭分明看到跟随李渊一起来的那个小男孩儿正站在里面。见此情形,他不由得心生出了一个可怕的念头来。

“难道是有人要找恩公的麻烦?”

一想到此,他遂不得不立刻展开了行动,先是钻出藏身的雅间,接着又蹑手蹑脚地来到了从里往外数的第二扇门外。为能躲过可能存在的监视,他当即趴到了地上不说,还以极轻的动作将耳朵贴在了旁边的门板上。

发现房中的两人正嘀嘀咕咕地在讨论着什么,于是,趁此无人监控的当口,他便迅速爬了过去。

……

可是,刚来到最靠里面的那个包间外,他就听到了小男孩儿的叫喊声。

“父亲当心,此人是个刺客!”

原来,在混进雅间之后,那假扮的堂倌竟于突然间拔出了早已藏在衣袖里的匕首,接着,即猛地刺向了毫无防备的李渊。

可能是太过自信,亦可能是忽略了李世民的存在,总之,在面对唯一行动目标李渊时,这个刺客的眼里根本就没了其他。也正因为此,他被身后小男孩的尖叫声给分了神,慌乱之下竟未能一击而中。而李渊呢,在得到儿子的提醒之后,便本能地躲开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个高大的身影冲了进来。只听得“嘭”的一声巨响,刺客被重重地撞飞了出去,接着,于碰到墙面以后又反弹在了地上。

“恩公快些随我走,他们还有同伙儿在外面接应呢!”看清来人是尉迟恭,也不及细问的卢太翼和李渊父子遂旋即跟着其往外奔去。

……

可出得房门还未走上两步,李渊等人却被从旁边雅间里冲出的两名蒙面刺客给拦住了去路。

“这该如何是好啊?”

正当李渊于心中叫苦不迭之际,伴随着“哐当”一声响,挡在路中的一人忽大声叫起了“哎呦”。只见其不但扔掉了手中的佩刀,还在用左手捂住右手手指的同时,显现出了极其痛苦的表情来。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吗?非也!那是在听到了打斗声之后,杨令源不仅敏锐意识到了什么,还以最快的速度冲上了二楼。

刚冲到二楼楼梯口便瞧见了尉迟恭等人被蒙面大汉堵住去路的一幕,于是,心知不妙的他以最快速度摸出腰间锦囊里的一枚小石子来的几乎同时,凭着多年形成的直觉就射了出去。

……

趁另一蒙面人回头张望之机,一个箭步冲上前去的尉迟恭照准其胸口即是一记重拳……

可就在拳头快要接触到身体时,那人却不慌不忙地用一个侧身给躲开了。且在躲开之后,他又当即举刀反劈了回来……

眼见刀锋就要落到尉迟恭的后背上,忽然,在听得一声金属被击打时发出的脆响过后,蒙面人的刀竟出乎意料地偏向了一边。

我们再来看杨令源,当射出的第二枚小石子打偏了蒙面人的刀口,他即又一次性朝对方的面门发去了两枚。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