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林海把海猫事件说给韩雪听,韩雪开玩笑道:“还说别人,你自己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不是,我那时……”
“好了、好了,别和我说你那时没有肉了啊,什么都是你对,没有肉你不是有鱼吗?又饿不死,就是借口。”
林海想说肉和鱼不一样,突然又感觉理亏得很。这好像确实不能成为合理的理由。
林母忙着剁海麻线丸子。海麻线就像香椿一样,只有在最嫩的时候才嫩滑好吃。冬末春初,海麻线子像春天的小草一样嫩。林母把海麻线子与五花肉、海蛎子、少许玉米面拌匀,裹入橡树叶子;林芳则将五花肉下锅炒至猪油冒出后加海蛎子和宽叶海菜拌匀包海菜包子;刘燕的活计不太忙,昨天泡好的咸萝卜条,配上一小碗青蟹酱,一道鲜美爽口的萝卜条蘸青蟹酱就好了。蟹酱是秋天肥美的小青蟹碾碎后发酵制成的,闻起来有一股淡淡的臭味,吃起来却是异常鲜美,配上萝卜条的爽脆,是去油解腻的上品。刘燕另外还做了一道凉拌羊角菜。新采的羊角菜开水烫一下放一点煮好的蚬子肉,再加蒜、醋凉拌,看了就叫人很有胃口。香、鲜、嫩、滑而不腻的海麻线丸子、海菜包子和鲜、咸、脆的小菜配起来,再来一筷子嫩滑鲜美的羊角菜,直吃得一家人肚皮圆鼓。
韩雪打趣林海:“你老说没有肉,不知道的还以为生活多艰苦呢,就这样的传统饮食,多好吃啊。所以说你就是找借口、就是调皮,所以才采鸟蛋、吃海鸟。”
林海一时语塞,愈发觉得不好意思了,拍拍肚皮转移话题道:“我发现件怪事,现在的人,就喜欢吃以前没人吃的东西。像这个海菜啊、海麻线子啊、羊角菜啊,以前是喂鸭子的东西,现在倒成宝贝了。”
“别说这些东西,山上的不也是啊,以前喂猪的东西人吃,人吃的东西现在喂猪了。”刘燕接过话茬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现在,人们大鱼大肉吃多了,吃点粗粮解解腻,饿上三天,还不都抢着吃肉?”林母亲历过**,饿肚子的滋味记忆犹新。
大年三十。
下午,照例是要请年的。一个宗族的人北去的、南飞的能回来都回来了。林家的祖坟位处与海猫岛隔海相望的后山上。祖宗很会选地方,这里背靠青山面对大海,山顶陡坡是一段青石峭壁,之下是一片茂盛的油松,山底缓坡及沟岔则生长着大片的槐树。前些日子的一场大雪依然残留,雪地被先到的族人踩出了一条蜿蜒的小路。站在祖坟位处之地,可以清楚地看到开阔的海面,从高处看,半隐半现地通向海猫岛的沙岗子像是从陆地伸出的一条手臂,而海猫岛则像是一只大手。正是通过这条手臂,先民们获得了无数的财富。一代又一代的先人,在这里过着一样又不一样的生活。放过鞭炮、烧过纸、磕了头,众人口中念着:“回家过年啦!”起身往回走。也不知道祖先是否真的听见了。
过年啦。
春节就像年终总结会一样,在生命的轮回中点上一个顿号。林家的这一年,坎坷而又兴旺。这一年的磨砺,也让林海成熟了很多。虽然出生、成长在海边,但是这之前他和大海的关系更像是一个赖在父亲的怀里耍赖的孩子,恣意地向他索取甚至破坏着,现在却更像是一个和他并肩而谈的男人,互相更加了解了彼此的内心。
林滨这段时间逐渐开始和林海一起参与管理海上的事情了。林海打算过了这个年,就把一切交给林滨。一套鞍马齐全的马车,是不需要两个赶车人的。
半夜,鞭炮轰鸣、礼炮绽放。从鞭炮的响声里就可以推测出这一年的收入了。这些年海上的日子好过了很多,鞭炮自然放得多些,不多时村子里已经是烟雾弥漫了。按照老规矩,海边有产业的是要去烧纸、上香、放鞭炮的。林海和韩雪来到海边燃放鞭炮。中午林家捎了些酒菜来,劳作辛苦了一年的工人们一早就喝得面色赤红了。这样的节日对于终年劳作的人们来说显得分外珍贵,可以暂时忘记劳作的辛苦、生活的艰辛,可以尽情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
昨天的那场风过客一般跑得没有影子了。冬天的风经常这样,像一个没有车厢的火车头,呼啦啦地来了,一瞬间又不见了踪迹。海面像被打磨过了一般平静。轻缓的海浪懒洋洋地漫上海滩,又慢慢退下,发出慵懒的哗啦声响。礼炮一溜排开,工人们兴高采烈地点燃礼炮,天空顿时被照得雪亮,礼炮的倒影撒上海面,海面火一般燃烧起来。远处的海猫岛也被勾勒出隐隐的轮廓。
“这些人啊,有时觉得他们舍家撇业地跑这么远谋口饭吃、工作又那么辛苦还真是可怜。不过,有时又觉得这些人很可恨,一口又一口东家叫的,就好像我剥削他们了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