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孙学政顿时乐了,眼中透出几分欣赏。
他对回话的年轻人还有印象,当日院试时,对方便表现得格外不同,今日是否又会给他惊喜?
“你叫什么?”
程岩恭敬行礼,“回大人,学生姓程名岩。”
孙学政眉一挑,“程岩?”
程岩点头,“正是。”
孙学政沉默地打量着少年,想着两天前的一幕。
他身为主考官,自然不敢枉顾科场的规矩,之所以会提前拆卷,是因为他当时就点了此卷中试。
于是在揭开糊名前,他告诉诸位幕宾:“此卷,中。”
——既已中,便不算坏规矩。
只是糊名一揭,竟谁都没听过程岩的名字,如今看着少年,孙学政竟有种“果然如此”的感慨。
半晌,他转头吩咐下人取来张空白的长卷,直接贴在了墙上。
“我来唱名,你来写。”
程岩接过书吏递来的笔墨,大步往前。
人群有序地为他让开一条道,仿佛让出一片坦途。
转眼间,程岩走到榜前,提笔。
“李树英,铜陵县,院试第三十名!”
随着孙学政唱名,程岩从名榜最右,一笔一划地写出对方的名字、籍贯。
字一落成,当即有离得近的学生夸道:“好字!”
作为一个心机少年,程岩很清楚这种人前露脸的时候不可藏拙,他只是将自己原本成熟的字迹略添了几分年少锐气,在大多人眼中,已是难得的好字。
与此同时,人群中有人大叫:“啊!中了!少爷中了!”
“我中了?哈哈哈哈哈哈,我中了!我是秀才了!”
……
“肃静!”孙学政淡淡道:“还未唱完名榜,大呼小叫,成何体统?”
于是那新晋的李秀才和小厮相互捂嘴,却怎么都挡不住眼底的兴奋,惹来旁人一阵艳羡。
“继续。”孙学政对着册子,又开始唱名,“冯春阳,武宁县,院试第二十九名。”
程岩嘴角一勾,这位正是他在兰阳社学的同窗,想起那首令人心惊胆战的“大佬一拳夜风嚣”,他有些意外对方能中。
或许是孙学政方才的提醒,他只听见一道短促的欢呼,转瞬便没了声儿,估计也强行憋着了。
“郑海,铜陵县,院试第二十八名。”
“刘子清,武宁县,院试第二十七名。”
……
此后的唱名再无人打断,名榜上很快多了十几行字。
直到第十四名,孙学政念出十一岁天才童生“王学凯”的名字,才又引来大家小声的议论。
一声声唱名,一笔笔落字,有人悲有人喜,有人得意,有人失落。
转眼,只剩最后三个名额,也是本次院试的前三名。
大多人都心知无望,其中小部分甚至已经伤心离开,但总还有考生心存幻想——万一呢?万一见鬼了呢?
吴用便是后者之一,他自负才学出众,此次发挥也上佳,怎么都该考中啊!
可之前念了二十多人都没他的名字,吴用早就心慌意乱,手脚发软,若非有小厮扶着,他只怕都瘫倒在地了……
“吴用,铜陵县,院试第三名。”
那一瞬间,吴用仿佛被雷劈中,他木木地转过头,几乎都能听见自己颈骨发出的“咔咔”声,“是、是我……”
“少爷!是你中了!第三名!”
“我……”吴用热泪盈眶,大嘴一张,正想嚎,就被小厮捂住嘴,“少爷,嘘!”
吴用猛地反应过来,耳边听见孙学政又念出一个名字,是武宁县的魏渺。
此人当年便是县试、府试第一,双案首,在临近府县名声很大,若不是当初魏渺的父亲忽然病逝,必定三年前就已高中。
惜败于魏渺,吴用更觉得自己了不起!只可惜魏渺居然没拿到院试案首,否则便是大安有史以来第一位小三元了……
吴用十分不诚心地同情了一把,随即将视线转向名榜前握笔的少年。
嘿嘿!真是个废物!就算费尽心思参加了院试,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虽说唱名还没结束,但此时的吴用已经彻底放了心——程岩,莫非还能是案首不成?
他双手环胸,摆出一副等着看戏的姿势,心里琢磨着待会儿要如何优雅得体地奚落程岩。但不知为何,孙学政迟迟没有唱名。
人群渐渐有些浮躁,众人不解地望着孙学政,就连程岩都回过头。
这时,孙学政将手中册往怀里一揣,含笑望着程岩道:“案首写谁好呢?”
程岩握笔的手一紧,心中已有答案。
一直以来的假装镇定,此刻终于化成巨石,重重砸在他心上,稳稳当当。
程岩对着孙学政抱拳,难得张扬地笑了笑,“舍我其谁?”
孙学政一怔,随即大笑,“好!既如此,本次案首,非你不可!”
人们还来不及反应,孙学政已高声念唱:“程岩,武宁县,院试……第一名!”
全场,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