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炳贵的福晋拎着一个柳条筐走来,站在那二爷的身边,筐里盛满现大洋,恭敬地笑说:
“阿玛,我先拿来这些,不够,我再回屋取。”
那二爷下颏上数得过来的胡须,翘动几下说:“好,好,磕头的小崽子,一人一块大洋,一个都不能给我落下。”
那炳贵的福晋说:“放心吧,阿玛!”
孩子们乐不可支的聚集起来,争先恐后挤排成一队,那家大院本家的孩子没几个,再说一早家人和孩子都磕过头,领过赏了,现时的孩子都是亲朋好友及宾客带来的,少说也有二三十。
那二爷老眼昏花的往孩子堆里寻看着。
那炳贵的福晋问:“阿玛,您老找啥儿?”
那二爷说:“我那小阿哥呢,这小兔崽子跑哪儿去了,我咋没看着他呢?”
那炳贵的福晋也寻看起来说:“刚才还在这疙瘩儿转悠呢,一眼没照顾到,就不知跑哪儿去了。”
那二爷说:“去,把我那小阿哥喊来,这工夫哪能少了他呢!”
那炳贵的福晋猜着那二爷的心思,说:“阿玛,这两天您老没少赏他的钱了,就别等他了。”
那二爷不悦地说:“这不是钱不钱的事儿,这些孙子辈的孩子给我拜寿,要是缺了我的小阿哥,那成何体统,去,找来,麻溜的。”
那炳贵的福晋抬头,引颈,寻找,高声地喊着:
“永清,永清……”
一个长得虎头虎脑,面目清秀,两只眼睛亮晶晶的男孩,从院门口处跑过来,脆声地说:
“额娘,我在这儿呢,喊我干啥儿?”
还没等那炳贵的福晋回话,那二爷神情温和而又慈祥的冲叫永清的男孩摆手说:
“过来,过来,上玛父这儿来。”
那永清是那二爷的宝贝孙子,名字是那二爷起的,寓意当然是永保大清王朝,只可惜没等永清长到为大清效力的年龄,大清已倒下了。
永清跑来,扑到那二爷的怀里,嬉笑地喊道:“爷爷,不,玛父,你找我?”
那二爷轻轻地拍打着孙子的脑门,故作生气地说:“你这孩子,再喊错,我就要打你的屁股了。”
永清疑惑地说:“玛父,屯里的孩子都管自己的玛父叫爷爷,为啥儿我不能叫你爷爷呀?”
那二爷捋下了胡须,说:“我不都跟说过多少遍了吗,他们是他们,咱们是咱们,咱们和他们能一样吗?咱们是啥儿,咱们那家是旗人,还是正黄旗,高攀一句说,咱们也算是半个皇族,还有,你祖太爷的太爷,那可是老汗王身边的带刀护卫,忠心保主,最后……”
永清已无数次听玛父那二爷讲过,供奉在墙上的几位祖宗们的经历和事迹,几乎都能背下来了,所以,一听玛父又提起来,他不是不耐烦,但还是打断玛父的话说:
“玛父,这次我真的记住了,你不是我爷爷。”
那二爷先是点头,后听孙子的话,似乎有点不大对味儿,眼睛一瞪,说:
“混小子,你说啥儿呢?我不是你爷爷,谁是你爷爷?”
永清调皮地笑说:“嘻嘻,玛父,你生气了?我故意这么说,逗你玩呢!”
那二爷佯怒地说:“小兔崽子,看我不揍你才怪呢!”
永清搂住那二爷的脖子,撒娇说:“玛父……”
常言道,老儿子,大孙子,老太爷的**子,那二爷大儿子,老儿子只有那炳贵一个,大孙子,小孙子,也只有永清一个,所以,永清对他来说,比**子还**子。
排队扎堆等待磕头的孩子们,并不在意那二爷祖孙的亲昵举动,而是齐刷刷把眼睛都盯住那筐里的银元,他们知道,磕头后能得到银元,这对他们来说,是最最渴望的,也是最最等不及的。
那炳贵的福晋升似乎很体谅孩子们的心情,提醒说:“阿玛,他们都等着给您老磕头呢……永清,别缠着你玛父了。”
那二爷拉住永清的手说:“磕,磕,你过去,领他们磕头吧,记住,这第一个头得由你来磕,那样的话爷爷,嘿,你瞧我,让你这个小兔崽子带顺拐了,我是说,由你来磕第一个头,你玛父我就能长命百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