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然,”郭蕴合上书信走过来,“高顺的事情你们放心,我会全力寻找,只要他还在雁门,我就一定能找到。令尊在信中还提到你这位同窗好友,你们想知道令尊说什么吗?”
陈容听到信中竟然提到他,马上紧张地竖起耳朵。臧洪也很奇怪,父亲大人怎么会说起陈容来?难道,父亲大人把他遣到雁门来还另有深意?
郭蕴把臧旻在信中的意思说了一遍。然后询问陈容有什么想法?
陈容一下子呆住了,眼睛里忽然涌出一些泪花。
郭蕴开始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来,他大约十八九岁的样子,头顶一方洗得发白的旧头巾,身上的衣物均是粗布织成,右手小臂处和肩膀处还打有补丁。显然,他的出身不是一般的贫寒。
臧洪伸手往陈容的肩上拍了拍,“子逸,你我情同手足,学习刻苦,所缺的只是名师指点而已。父亲大人此举想必定有深意,你不必太放在心上。”
陈容抹了抹眼泪,先朝郭蕴鞠了一躬,再冲臧洪弯腰,“伯父大人再造之恩,容无以为报,请子源兄代伯父大人受我一拜!”说完整理长衫,恭恭敬敬地跪下去。
臧洪怎么可能让他下跪,赶紧使劲搀扶,“子逸,你为人忠义,嫉恶如仇,父亲大人推荐你到北疆,也许比在徐州更合适。我们从小读书,不就是为了能上报朝廷下安黎庶吗?”
陈容站起来后一抹眼泪,对郭蕴恭恭敬敬说道:“雁门乃是伯父大人当年倾注心血的地方,也是伯父大人一直牵挂之地。容不才,愿效法班定远投笔从戎,以七尺之躯献身边疆。”
臧洪大惊,“子逸!你德才兼备,所缺的只是机会!你要想清楚!父亲大人推荐你,不是让你报恩,他老人家是希望你能有个好的前途!”
陈容笑笑,“子源兄不必相劝,小弟心意已定,虽不敢说拯救社稷黎庶,也愿在这边关为我大汉百姓做点事,为太守大人的好官分一些忧。”
臧洪叹口气,转而向郭蕴请教,像陈容这样的读书人,在边关可有安顿之处?
郭蕴哈哈大笑,“子源,你要知道我大汉的读书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天下士子或潜心治学,或寻访名师,更有甚者以孝养名,无非就是为了出仕做官。可子源你想过没有,难道只有做官才是读书人的唯一出路吗?”
“小侄愚钝,请叔父大人指点迷津。”臧洪谦虚求教。
郭蕴于是举了刘烈的例子,说刘烈孤军驻扎阴馆,既要忙着习练新兵整理城防,还要筹集军费粮草,甚至他还要赈济流民,身边太缺乏一个识文断字的助手了。
“别的不说,刘元贞每次给我写公文,满篇白话也就罢了,好多字我都要费劲猜上半天。如果他身边有士子协助,至少来往公文上也要方便得多。”
陈容听到这里,猛地抬头,“大人若不嫌晚辈愚钝,晚辈愿去阴馆,与刘军侯和众位将士同进退!”
“子逸此话当真?要知道边关的生活很清苦,你身边可都是大字不识的粗人,没有人同你讲经论道,更没有人能助你提高学问。你要想清楚了!”郭蕴道。
“学问之道,也不一定只见于书卷之中,昔日伯父臧大人出使南匈奴,把匈奴山川地理、风土人情、鱼虫鸟兽都尽收心中,太尉袁逢大人赞为大才,伯父大人也因此而擢升议郎,转拜长水校尉。足见处处洞察皆是学问,而学问之道也并非为了清谈,晚辈以为,学以致用才是正途。”
“就冲你这番话,他日必有大成!”郭蕴大赞,“既如此,本守就委你为曲书佐,协助军侯刘元贞处理军务如何?”
陈容赶紧跪拜,“谢府君大人成全!容定然不负期望,为刘军侯分忧,也为府君大人分忧。”
臧洪在旁边微微叹口气,虽然他不忍看着自己的同窗好友在边关受苦,可他也知道目前这条路对他这样的出身来说已经是最好的了。至少,在这里还有秩奉可拿,而且时常在太守大人身边,以后也有机会出仕。
“既如此,二位贤侄先下去休息,明日我等先去楼烦寻人,然后在出关去阴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