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从1862开始 > 21章.5月 就要你的船坞

21章.5月 就要你的船坞

“1843年上海通商后,洋船纷纷涌入黄浦江,1845年到港外轮仅89艘,至今年一家伙猛增至3400艘。远东第一大港的头衔,不是广州是上海了。”他对上海很看好,“前些年,一个美国引水员包德,还记得吗?47年来在上海经营下海浦船厂发了大财,58年把船厂一卖,投资美国西部了。上海开埠,这几位美国佬刚来时,都是些身无分文的穷鬼,仗着他妈的治外法权保护,开了极低的工钱雇佣华人工匠,开办了这几家船厂。其实都是些规模极小,设备极简陋的修船作坊。一旦捞足了,这些家伙便远走高飞。”

“哎,那位美国人杜那普在近苏州河口处的虹口江岸建造的修船坞,叫新船澳的,后不知何故,改叫老船澳的那个。其实,就是个泥坞,在江岸上挖一个空槽,连拉曳船只进出坞门的绳索都没有。坞主自己也不敢承认这是一处安全便利的修船场所,说到安全,只是没让船只顺流飘荡罢了。若船只不慎飘走,坞主概不负责,除非预先订立特殊合同。”

“这也行?奶奶的,大清的钱太好赚了,这上海,咱去定了。”郑老大听了直乐。

“上海还是有点造船的技术,那位在上海当引水员的美国人贝立斯,不就是雇佣宁波木匠,用柘木和樟木在吴淞建造了两艘小轮船吗。其中一艘叫先驱号,记得是56年7月17日下的水。这是外国人在上海建造的第一艘轮船吧?以前的好想没有过。”

“不光美国人,英国人也有,而且与美商相比,英商在上海经营轮船修造业的历史更长些。几乎和伯维船厂开设同时,英人在浦东开办了第一家英商修船厂,叫浦东船厂。”何老拔说。

“对,还有53年,苏格兰人在浦东建的董家渡船坞。这可是所设备还算完善的修船厂,**头、仓库什么的,号称远东最佳船坞呐。59年改叫浦东火轮船厂,造船、铁工、炼钢及机器工程,什么都干。”

“这还像那么回事,比美国人的强点儿。”

“董家渡船坞改名那年,就是1859年,英商霍金斯在虹口杜那普船坞附近开了家祥安顺船厂,也建有一座泥坞,亦叫新船澳。今年,听说船厂改组为霍金斯洋行,还要收购杜那普的那座“老船澳”,想改建成石坞。”

“浦东建了个祥生船厂,就是原来英人包义德与人合伙经营的和记洋行,拆伙后由包氏一人经营。”

根据后世的记载,清同治元年,就是1862年,英商尼柯逊同英国和记洋行包义德投资白银10万两,在浦东陆家嘴创办祥生船厂,内设有铁厂、锅炉房、干船坞。经营船舶修造,并制造军火。创办未满3年,已修理船只17艘,总吨量在4000吨以上,号称“东方修船设备最完备的企业之一”。

其实臭吹吧!包义德与杜那普一样,都是赤手空拳来黄浦江淘金的外国瘪三,所谓的船坞亦只是在江边挖个泥槽罢了。

也难怪到了1866年1月,驻沪英军麦克翰上尉和史密斯少尉在骑兵会演出时放声高唱:“我们知道幸福的日子终于开始了!所有我们曾一度损失的东西,现在都已夺回了,不用管别的口岸面临什么命运吧,上海的胜利已经把它们全压倒啦!”

别想啦!现在,你们的对头来啦!西方殖民者经营的船舶修造业也就好运不会太长了。

贺公子反复选择着时机和目标,最后确定目标就是它了——“祥生”和“老船澳”。

“设备和零配件好办,大部分在印度就可以采办到,几十年前,英国就已在印度开始建造船只,鸦片战争时,英国的舰船就出自印度,现在已经在生产蒸汽轮船,是他们在远东的重要修造基地。要不然,全靠着他们本土?绕过好望角,跑到这儿也该大修了。”何老拔蛮有把握。

“这行!像上次买船时一样,直接找那几个修造厂。那几位英商还惦记和我们合作呢。”叶根生接着道。

这天正是1862年6月13日,几个人正走在码头不远处,就见雨后的暑阴中,一艘奇特的西洋式三桅帆船驶入了上海吴淞口,它的前樯插荷兰三色旗,中樯插英吉利米字旗,后樯则插日本太阳旗。

这艘漆着“千岁丸”船名的日本商船,驶进了黄浦江,停泊在上海港码头。

“倭船?”贺公子心里一动,这时间来上海的会是谁呢?

将至且近,就见船头赫然三个大字“千岁丸”,果然是他,这便是日本明治维新前夜,日本幕府打破二百年的锁国体制后,第一次派遣来华的“千岁丸”。这隔东海相望,别管是一衣带什么的紧邻,终于也开始跨出国门了。不是冤家不聚头,自己必然是免不了和这个岛国多有交集的了。

自宽永年间幕府发布锁国令后,日本与中国的贸易交往基本由中方包办。日本人不得出海的禁令在黑船叩关后才得以解除。开国论者长州藩士佐久间象山、熊本藩士横井小楠、土佐藩士吉田东洋等相继提出“贸易在于渡海涉洋”,1862年,长崎奉行高桥美作守向幕府提出《唐国派遣官吏请教书》,提出主动考察清朝港口,寻求恢复日中贸易。于是,幕府决定派出“千岁丸”,携67名海员出访上海。

“千岁丸”是刚从英国人手里购置的二手货,船上51个日本人。驾驶的人仍然是英国人,所以船上还有船长亨利.理查德多松等英国人15名;又因日本当时与清朝尚未建立正式商贸关系,所携货物需以荷兰商品名义方能进入上海,所以还有一名荷兰商人图莫林古。

这是一艘载重量为358吨的三桅木造帆船,船上原来的英国船长和14名英国船员仍被雇佣来担任这次航行的航海技术工作。幕府委任了以幕吏根立助七郎与长崎地方官员沼间平六郎为首的八名官员负责与中国交涉与贸易。随行的还有七名中西文翻译、医生和**员。当时各藩也迫切要求了解中国的情况,所以幕府同意某些藩派出若干名藩士以官吏随员的身份同行。其中有荻藩的高杉晋作、萨摩藩的五代才助、佐贺藩的中牟田仓之助等十几人。此外还有三名长崎商人、一名荷兰商人以及仆人、厨师、水手等,全船总人数为67名。

千岁丸运载到中国贸易的货物主要有煤炭25万斤、人参5000斤以及海带、海参、干鲍等水产品。

千岁丸于1862年6月7日从长崎出海,6月12日到达吴淞口,13日雇汽船拖曳入黄浦江。千岁丸进上海港时,前桅挂荷兰旗,中桅悬英国旗,后桅才是日本旗,船停泊在法租界内荷兰驻沪**附近的江岸。

消息传开,码头上聚集了许多中国人围观,他们对日本人的服装和腰佩双刀尤感新奇。而且当时处在太平军进攻下的上海,曾谣传英国邀请日本派兵来中国帮助对付太平军,所以看到佩着双刀的千岁丸日本官员与藩士上岸,就有人产生了误会,悄悄议论“日本兵来了”。千岁丸一行上岸后,便在荷兰**附近的旅馆宏记馆投宿。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