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眼睛怎么啦?”凌晨五点,张倩醒了,拉开电灯,突然发觉自己的右眼大半边看不见啦,惊得她鞋都没有穿,在房间里摸着往前走。她定了定神,发现左眼也好不到哪里去,眼前有很多蚊子在乱飞,还不时忽闪忽闪的放着电。她一下哭出声来,吃惊的叫起来:“我的眼睛瞎啦?我的眼睛瞎了哇?”
走廊上,不少人开门伸头四处张望。
“张倩,张倩,你怎么啦?”谢平的母亲早已醒来,披上衣服,翻身下床。
张倩听到她的声音,摸索着走过来,哭着对谢平的母亲说:“婶儿,我的眼睛,我的眼睛看不见啦。”
欣雅躺在他奶奶的床里面,惊醒过来,吃惊的看着张倩。
“怎么会?白天还好好的。”大婶儿把张倩拉到灯下,用手把她的脸向上抬了抬,问她:“哪只眼睛?”
“右眼。”
婶儿看了看,也没有看出个名堂。她对张倩说:“别怕,别怕,我去喊谢平。”
谢平和李月英听到张倩惊恐的叫声,一下坐起来,赶紧穿好棉衣裤,打开门,来到母亲的宿舍门外。他母亲一开门,他们俩就走了进来。
“什么时候发现的?”谢平问。
“就是刚才。”
“能不能看到一点?”
“右眼基本看不到了。”
“怎么办?”
“快,快送我去陆军总院。”张倩跟她妈妈一样,每临大事,都能拿准主意。
谢平的母亲对月英说:“月英,收拾东西,我把欣雅送到王主任家去。”
“妈,你就别去了。”月英阻拦。
“我在家急都要急死,如果有个三长两短,我们怎么向良骥交代?”
“那好!”月英找来帆布包,开始收拾东西。
“乖孙女,听话,起来,我们快穿衣服。”谢平的母亲拉起欣雅,替她穿起衣服来。
“月英,证件和钱在我皮箱里。”
月英打开皮箱,问:“是不是这绿色的医疗证?”
“是,还有工作证。”
“钱带多少?”
“五十块吧。”
“带那么多,你还想住多久,到时候还去不去看宋大哥?!”
“多带点。”
谢平则跑到楼下,从车棚里推出三轮偏斗,又推出他自己的自行车,捏捏车胎,看气足不足。
谢平的母亲右手提着一个包,左手拉着欣雅,走在前面;李月英一手提着一个包,另一只手,挽着张倩的胳膊,慢慢下得楼来。
“等我一下。”谢平的母亲放下包,拉着欣雅,急匆匆地走了。
等到她回来,月英拉着三轮车斗里的张倩,已经走在了前面;谢母急忙坐上谢平车子的后车架,谢平从前大杠上车,跟着三轮,出了院门。
路上还有冰碴,谢平的母亲对谢平夫妇说:“骑慢点,骑慢点!”
“放心吧,妈。”谢平回答时,车子还是晃了一下。
陆军总院是601所实行军队编制时的定点医院,所划归地方后,还没有来得及重新定点,就爆发了那场运动。因为路远,所里的人平时一般都在所卫生队就诊,因此卫生队的科室也基本齐全。但自从运动开始以来,卫生队就乱了套,队领导靠了边,红*兵说了算。张倩在紧急关头,能够决定去陆军总院,也是女中豪杰了。
因为那里是这场运动中的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是由《圣经》中的一则故事演绎而来。上帝为了惩罚人世间的罪恶,准备突降洪水,消灭人类。但为了使心地善良的诺亚一家免于此难,提前命诺亚建造了一艘大船,用于全家避难。诺亚方舟就成了避难所的象征。)
冬天亮天晚,街道上行人稀少。两辆车一路骑向东南,终于在一个小时后,来到了坐落在文化路的军区陆军总医院。
急诊室的医生一检查,就将张倩转到了眼科。
眼科的一位女医生,一边穿着白大褂,一边小跑着走进眼科检查室。
谢平一家将张倩扶到检查台上,医生就让他们出去了。
女医生检查了眼底、眼压,然后拿出一个小手电,对张倩说:“眼珠不要动,看着前方。”
医生将小手电打开,放到了张倩的眼睛上方,对她说:“用余光看,看到了吗?”
“看到一点。”
医生又将手电放到她眼睛的下方,问:“看到吗?”
“看到一点。”
当医生将手电放到她眼睛的右边时,张倩怎么看也看不到了。
“你的眼睛被什么碰过吗?”医生调查病因。
“那天被红*兵碰了一下。”
“左眼碰到没有?”
“碰到了,不过,没有右眼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