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天恋 > 十一

十一

十一

(上)

孟良柱写的论文,收到了他意想不到的效果,王百寿主任在论文的天头,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此篇论文,虽然只是对机翼弹性问题,作了一些初步的研究,但良柱同志这种主动探索的精神,值得气动室的每一位同志学习。评语的最后一句,份量最重。虽然只有短短的七个字,但它却是孟良柱梦寐以求的阶梯。这七个字是:呈志丹同志阅示。熊志丹看后,大为高兴,立即作了批示:甚慰。全所同志都应该象良柱同志那样,大兴科学研究之风。各个研究室立即传达了熊志丹的指示精神,一时间,孟良柱成为了所里的风云人物。

终于在业务上把宋良骥压下去了,孟良柱的心里特别受用。但他这个人城府很深,喜怒都不流露于形;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心里都要飘上几天,可他却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认为,此举只是给领导产生了一点好的印象,还不足以让领导下决心,破格推荐他成为技术尖子。现在的人,要想办事,大多是请客送礼,如果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可在那个时候,缺乏物质基础,此风不兴。怎么办?孟良柱过去只是听话、照做,这是很难被领导真正看重和赏识的。如果象宋良骥那样,太有主意,又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甚至是戒心。作为下属,要影响领导,并被看重,实在是太难了。当然,如果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用价值法对领导产生影响,自然是最佳办法,但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原因很简单,你还不具备那个能力。至于给领导当参谋、出主意,那更是下着,领导站的位置比你高,视野比你开阔,点子比你多,你这不是自找没趣。一个人向下管理容易,向上管理难。孟良柱想了很多天,费了不少心思,硬是找不到一条好的出路。走投无路也是路,瀑布就是江河走投无路时创造的奇迹;自己陷入困境,谁要是给自己指出一条明路,那将是功德无量。同理,领导要是遇到困难,谁要能够帮他解决,自然就会受到领导的器重。诸葛孔明初出茅庐,在刘备被曹军围追堵截、节节败退的危难时刻,出奇计火烧博望坡,转危为安,赢得刘备的器重,关公和张飞的信赖。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也是如此。即使领导工作上没有困难,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疾病治疗,这不是他能在自己的领域里解决的。谁能在纵向关系里找出横向的关系,帮助领导解决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领导器重你,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孟良柱把这个办法,称之为“解困法”。

这个办法实施起来,学问也不少。

首先就是找谁,哪位领导管用。孟良柱把所领导挨个作了分析。这项工作,他两年前就下足了功夫,每位领导的经历、家庭情况,他了如指掌。所领导中间,最佳人选是熊志丹。整个研究所,人所共知,熊副所长是他的恩师,去他家,没有一个人会产生怀疑。另外,熊副所长在班子里地位特殊,分量相当重。

一个副所长,怎么能够在班子里说了算?熊志丹又是怎么成为孟良柱的恩师的?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看看他们两人的过去。

熊志丹1927年出生于北京,十五岁就辍学参加了革命,成为晋察冀军区独立团的一名小八路。他的连长毛振中见他还没有步枪高,吵着上级给他换单位。事情让军区司令员知道了,司令见他年龄小,又有文化,便将他送到军政干部学校,担任文化教员。

抗战胜利后,十万干部下东北,司令点名让他随独臂团长何振梁部出发,到吉林通化参与老航校的组建。

通化机场上,飞机倒是有,就是让苏军炸得七零八落,没有一架是完整的。团长何振梁拔出手枪,顶着归降的日军工程师佐藤小田的脑门,大声骂到:“我×你奶奶的,给我修。”

佐藤闭起眼,不搭腔,等着受死。

“你这是违反纪律!”熊志丹上前阻止。

“你敢挡老子?胆子不小啊!”

“别忘了,你还是我的学生!”

“他妈的,什么鸟老师?!老子的胳膊就是被这帮狗日的,在冷锋口炸掉的,到现在他们还不老实。”

“我要让他给我当老师!”熊志丹向团长提出了要求。

“什么?”何振梁的眼睛里喷出了火。

“你不同意,我去找校长。”熊志丹要越级报告。

“你去,你去。小教员,你可别怪我没有跟你说,这回你肯定要挨尅!”何振梁看在他曾是他的教员的面子上,放他一马。

令何振梁没有想到的是,校长居然同意了。校长还特地打来电话,让他跟着一起学。

校长的命令,何振梁不敢不从,他立即拜佐藤小田为师。佐藤小田见何团长以礼相待,自己又是败军之将,表示愿意教授他们。于是,他们跟着佐藤,边学边干,经过六个月的努力,终于拼装起了十八架零式飞机。

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他们先后转移到牡丹江、密山一带,继续训练,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航空人才。

黑龙江是日军防止苏军侧击的前线,日军在这里修建了大量的机场。老航校进驻密山机场后,熊志丹就带了一批人,骑着马,四处寻找日军飞机的残骸。

这一天,他们来到了绥化呼兰河边的孟家屯,向村长打听。村长召集了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开会,让他们提供线索。老人们的旱烟抽了一袋又一袋,抽得屋子里乌烟瘴气,硬是想不到哪里有。

熊志丹的一班人马在孟家屯住了一宿,第二天拂晓正准备开拔,一个七八岁的瘦小子,拦在他的马前。熊志丹下马问他有什么事?这个瘦小子居然告诉他,东山坳里有一架飞机。

“你能带我们去吗?”熊志丹问他。

“嗯呐!”瘦小子回答得挺痛快。

一班人纷纷上马,向东山进发。

熊志丹一把将他抱上马背,两人同乘一骑。路上熊志丹问他,你叫什么名字?这小子也不怯生,大声告诉他,我叫孟良柱。熊志丹又问了不少他家中的情况,他都一一作答。行出十里,眼前出现一片森林,马是骑不成了,熊志丹留下两人看马,其他人跟着他步行进山。那林子真密,遮天蔽日。熊志丹抽出匕首,每隔十来米,就要在树干上留下一个记号,省得回来时迷路。小良柱对他说:“熊大伯,不用;这嘎达我熟得很;我爸只要打我,我就躲到这嘎达,经常来。”

这一回,熊志丹没有理他,一路走,一路继续做标记。

他们在密林里走了两个多小时,翻到了一个山岗上,朝下一望,乖乖,山谷里,竟然散落着几十座房子。远处有条河,河边好像还有一条飞机跑道。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