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追赶太阳的人 > 第一章第12节乡风民俗

第一章第12节乡风民俗

院子里的老人们,不用炕桌,而是放一张,大方桌,有四条板凳,供老人们坐。通常是一席,七个人,有时候人多了,准备的席少,只能在每桌上,加一两个人。加人了人菜就少,那就多上一些主食,总之,要让人们吃饱。凡是都有正反两面,也有准备的席多,人来的少,那就分给邻居们,一家一碗,或者是更多一些。乡亲、乡亲,远亲不如近邻,在个大城市里,或者是在国外,都有同乡会。他们的关系是亲近的。

宴席开始,先上八道凉菜,四荤、四素。这是喝酒的菜,在凉菜里,说一下腌豆儿,先把大绿豆煮熟,在把白菜帮子,切成1。5寸长,然后切成细丝,用开水焯一下,捞出来过凉水,然后,把大绿豆和在一起,用酱油醋加盐调制,最后淋上芝麻油。这种凉菜不管是,在宴席上有,还是过年,家家都在做着吃,它是最好的下酒菜。

再有就是,凉菜里的**子,是用猪的大小肠子,翻过来洗干净,把瘦肉剁成小块儿,在盆子的最底下,放葱姜蒜、一次放肉、放红薯淀粉,把煮过肉的汤烧开,倒入盆内,搅拌成糊状,稀稠是关键。把大肠剪成一尺来长,一头用线绑住,然后,用注管插入大肠另一头,灌入伴好的糊糊。不能太满,再用线绑住,放入大锅里,用小火煮,不能开锅,要有专人,拿一根针不时的,在肠子上扎一下,放气,不然就煮崩了,不但瞎了一根肠子,红薯淀粉也会把,这一锅汤毁了。所以,要让有经验的人去做。这是最考验,厨子手艺的一道菜。经常坐席的人,一吃**子,就知道今天宴席的,味道怎么样。

那时候,农村里的厨子,虽然没有考取厨师证书,可是他们做中餐的手艺,不亚于现在的,五星级大酒店的厨师。不是说的夸张,那个年代的人们,也只有在宴席上,才能吃到肉、和白面卷子。热菜也叫主菜,都是蒸熟,在宴席上从不炒菜。八个碗里,分别装上荤、素两种菜。

在河北中部,是按‘正定’八大碗,流传至今,据说,三国里的赵子龙,领兵打了胜仗,总是用八大碗,来犒赏三军。八大碗四荤、条肉、方肉、肘子、炸丸子。四素里面的炸粘丸子,与西部地区的炸糕,用料一样,只是做法不同,河北人用黍子面加水,和的不软不硬、揉成小擀面杖,哪么粗的细条,掐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剂子,用手转着圈的捏成,一个凹进去的园壳,再把花生米芝麻炒熟压碎,和入少许白糖制成陷,放入园壳内,捏住揉园,就像元宵哪么大,在油锅里,慢慢炸熟。装在碗里,打蒸锅时,在放一点白糖,很好吃。它是孩子们,和女人的最爱。

而西北地区的炸糕,是先把黍子面,和水伴成散状,就是用手一捏就成团,撒开手掉下来就散了,这样的糕面,算是和好了,放入笼屉蒸熟,趁热把熟了的糕面,揉上劲道,再掐成剂子,放入陷料,入油锅炸头一次,捞出来让油加热,而后再放入锅里,第二次,便把糕炸的,外面有一层脆皮。在西北地区的宴席上,炸糕,是不可或缺的美食。

在河北中部,那里是华北平原的腹地,远离海洋,裸露的河床,不要说吃鱼,就连水也没有,人们就用虾米来代替,和上白菜,人们俗称‘虾米白菜’。最后的一道菜是甜食,用江米放在碗里,加一点水蒸成米饭,临上席时,放上百糖。很好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农村人还不富裕,在四个荤菜的碗里,不是全放肉,下面垫底的,是用红薯淀粉,加入各种调料,用煮肉的汤和起来,蒸熟后,切成一大块一大块,像饼子一样的东西,有的村里人,叫它‘丸子饼子’也有村里叫它‘假菜’。人们并不在乎,它叫什么,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在做着吃。它是红薯的变种。红薯,这个让人想起来,就烧心的食物,人们也是把它,用到了极致。人类只所以能够生存,并统治地球,是他们,总能把最糟糕的事情,做出最好的选择。开席先上鸡蛋汤和大卷子,农村人虽然没有文化,但是很文明,从不浪费,有小孩子,喝不完一碗汤,就要来一个碗,和大人分着喝。大卷子也是,掰一小块给孩子,绝不让孩子,随便咬几嘴就放下。

管事的,注意着上菜的时间,等人们吃的差不多了,先上四碗荤菜,接着,就是四碗素菜。攒忙端盘子的,都是年轻人,手脚利索。院子里有人指挥,先上头席,总之,屋里的三桌要先上,然后是院里的老人。别的席,就按顺序上,不然容易落下。还要主意,往回收空碗,有专人洗干净,等着成面条。当然这段时间,要长一点,要让人们,充分的吃完,这八碗菜,还有爱喝酒的人,猜拳行令,大声的宣泄着,内心的郁闷,在前街里,就能听到人们的喊声。

喜事就是喝多了,也没人笑话。热闹才好。最后是捞面,把面煮熟后捞出来入温水里,捞出来,浇上鸡蛋汤,虽然大冬天,又在院子里,但是饭菜是热的,人心更是热的。尤其是当家的人,先陪着做席的,亲友不能怠慢。

最后,总要感谢攒忙的人们,不是光说几句,感谢的话,席散了,留下来攒忙的,人们让他们坐好,自己家里的人,初了新娘子一外,有一个算一个,端菜、送饭、敬酒。管事站起来“双禄,让她们忙吧,过来喝一点,这一下就没准了,要敬酒就得全敬,说不定就喝多了。多就多了吧,人这辈子能醉几回呢。

在占地他们村里,有给准婆婆,脸上抹黑的习惯,用一块棉花蘸上油,在锅底下蹭几下,背在身后,女当家的,正忙着伺候,攒忙的人,哪知道,有谁什么时候,出来抹黑呢。一般是两个人作案,一个人抱住,另一个人往脸上抹。非要把整个脸,都抹黑才算。逗得大家笑一阵,当然这都是平辈人,而且还比她岁数小的,人闹着玩。

有时,还会把婶子大娘,也捎带上。其实,虽然是做席吃饭,但是家里的,老两口子机本,上是吃不成饭,管事的人,会让他们在开席一前,先垫补点,那时,人们的肚子里没东西,饿一天会受不了。世界上的事务,都有应对的办法,只要你肯去想,肯去做。准能办成。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