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追赶太阳的人 > 第一章第12节乡风民俗

第一章第12节乡风民俗

从小,养母一不高兴就拿他出气,这个孩子,也不知道是,从小被打怕了,还是天生的,性情顽劣,总之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变这发的气他养母,上学到五年级时,跟同学打架,老师说他不服气,竟然跟老师打起来,被学校开除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在村里乱跑,成了孩子王,成天解给孩子们打架,总之每天都有大人,领着挨了打的孩子,到家里去告状。

大点了,去生产队上工,一次拣玉米苗,应该是,把长相不好的拔掉,留下长的粗壮的。可他到好,不管三七二十一,好坏一齐拔,有人告诉了队长,没说两句就吵起来,后来就是骂,队长,是听你骂的,从地里往家里赶,不用他干活了,回到家,养母看见儿子,被队长打了,不管怎么说,他毕竟是自己家的孩子,我打他行,绝对不能受外人欺负,娘母俩一起跟队长吵,队长把地里的事,说了一遍,他娘听了,也觉得自己没理,越说越生气,提溜起来又要打,这回是真的怕了,撒腿就跑。三天了,还不见回来。

爷爷奶奶着急,不管怎么说,抱的也好,总算是有了孙子。爷爷,把全家集合起来,分头去找,本村里,外村里都找遍了,还是没找着。晚上,全家人都回来了,面面相觑,怕老爷子着急,再去,找找吧,村办公室,有一个大院子,人们在那里晾晒,从地里拔回来的草,爷爷心里装着孙子,到处看,只见草垛在动,好像有什么东西,爷爷大声的叫着,来到草垛边,用脚踢踢草垛,“有人,快出来吧,”哆哆嗦嗦的,从草垛里爬出来,一个孩子。

爷爷抱住他,放声痛哭,三天没吃没喝,钻在草垛里不敢出来。爷爷问他,“三天了,为什么不回家”“我不敢回去,怕娘打我。”小小的心灵里,记住了养母的残忍。人们常说,不要记仇,要以德报怨,在他这里是扯淡。

长大以后,对他的养父母,不闻不问,他养父母为了拢住他,把自己亲姐姐家的闺女,许配给他做媳妇,心想儿子不亲,外甥女总是亲的吧。也不知道是,天生的没良心,还是受环境的影响,他的脾气暴戾残忍,没有半点,仁慈之心,生性多疑,越是对他好的人,他反而越是对你,恨之入骨。不但不懂得报恩,经常是恩将仇报。是个真正的小人。

他也曾跟着双禄,出去干过活,不是跟业主闹事,就是跟一起,干活的人吵架,甚至故意,把家具弄坏,好像人们,都欠他的一样。村里人都躲着他,没人敢跟他共事,这次的事,用村里人的话说;叫、坏人自有坏人磨。

家里的长辈、媒人、村里有威望的人都去了,女方干脆不见面,双禄哥哥,好像并不气恼,站在高处大声喊,“乡亲们,娶不回媳妇来不要紧,先给我的亲戚、朋友们开席。”就这样,一场没有新娘子的,婚宴开始了。

像他这种人,比别人更要面子,反正宴席已经准备好了,不让人吃难道倒了不成。再说,亲戚朋友都拿了份子钱,不让人家坐席,难道你把钱退给人们,人们摇摇头,什么话也不说,坐下来吃饭。

双禄家来攒忙的人,多了起来,他们早已经干惯了,这种活儿,驾轻就熟,按部就班,分工负责,要想把事情办的,妥妥帖帖,还必须,得有一个好管事的人,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吗。在八十年代,就有头脑灵活的人,想到办红白事的宴席,需要大量的,碗筷和笼屉,自己投资买回来,有人家用时,花钱去租赁,按天、按碗筷的多少收取费用,在这之前,都是去邻居们家借,很麻烦,在当时,这是一门很火的生意,不过也要投入,很大一笔钱,一般的人家买不起,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做生意,一旦做到用钱,来赚钱的时候,那么就好做了。这是做生意的最高境界。

定碗筷,需要一个月前就定好,不然,到时候没有碗筷怎么办,就得推迟,办喜事的日子,还得从新找亲家,商量结婚的日子。从新通知亲戚朋友,所以这是大事。要当家的自去,写好日期,交上定钱,这才放心。等宴席一散,马上收起来送回去,说不定,就有人等着拉呢。在使用期间,如有损坏照价赔赏。都是前一天,就拉回来,先洗干净,在三天时间里,厨师,把宴席上用的一且,都准备好,能提前做熟的,都要做成半成品,等办事的当天,再上锅蒸,俗话叫打蒸锅。农村里的人,都是干体力活儿,能吃是肯定的,所以,碗里都是装的满满的。有一句笑话,‘吃回席,饱一集’在河北中部的农村里,宴席上分凉菜和热菜。

坐席,是人们,去赴宴的习惯说法,古人席地而坐,所以,席是常见的用具,铺在底下的叫筵,覆在上面的叫席。通称筵席。桌子是从邻居家,借来的炕桌,炕桌有35公分高,这是专门用来,在炕上吃饭的桌子,一家人,围在桌子周围,但是用在筵席上,就显得有点矮,再说光有桌子,从来不准备坐的东西。说是坐席,只是一种名称,并见不到什么席子。

人们只好,自己找个,半头砖什么的,支一支屁股,反正时间也不会太常。不管五冬六夏,坐席都是在院子里,河北中部在北纬36°以上,冬天,太阳出来以后,尤其是在中午时分,晒的热热乎乎。比屋子里还暖和。坐席的人多时,还要借邻居的院子。

上席在正房的堂屋里,那里放一张八仙桌,四面个放一条板凳,主客是送亲的人,陪客的是娶亲的人。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头席不起席,外边的人不能先起席,这是对娘家人的尊重。真正坐席的人,是新娘子,她们在新房内摆上炕桌,在炕席上盘腿而坐。

陪着新娘子的人,是自家姑姑,姨。婶子、大娘。还有一桌,在正房东头屋里,那是上房,里边坐着,舅舅、姑父、等长辈。在院子里的最上席,是本村岁数最大的老人,他们是被请来的,不收礼钱。农村里,乡风淳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在农村里,有句俗话:‘人怕坐上席,猪怕吃好地’人只要做在上席,说明人老了。然而,猪平时都是,喂一些泔水,红薯叶子,只有人们想吃肉了,才喂粮食催肥。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