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城门外几里,葱茏草木下,几名骑士正等在树下,不时抬眼看看天色。
此时正是清晨,李迢一出城门,便在一众入城人群中一眼瞧见了他们。看起来为首的是中间那个身骑高大白马的郎君,跟在他身侧的则是亲随,只不过赵肃羽只说了“他”,她尚有些不确定,那群骑士却已看见了她,当下便打马而来。
到得近头,越发觉出这队骑士器宇轩昂,行止间训练有素。为首之人眉目间更有一种勃勃英气,他看了一眼李迢并她的佩剑,眼中有些疑惑,但仍礼貌地道:“可是段郎君所邀来客?”
段郎君,应当是赵肃羽不便用本名,也改作段姓。李迢颔首道:“正是。阁下是……”
“在下沈逢,彰武军中人。”那人道。
沈逢。
她脑袋里好像一下子嗡了一声,不能理解这两个字的意思。但眼前的人仍望着她,她下意识道:“我姓顾,行七。”
“原来是顾七娘。”那人便点点头,两人见过礼,他又道:“顾娘子,实不相瞒,我此次返京是为祝寿,现下时间有些紧,我们这就启程罢?”
“好,好的。”李迢呐呐地应了声,便默然跟着沈逢,驱马向前。
她举止实在反常,饶是还心神恍惚,也仍感到沈逢的目光又往她身上打了几转,才收回去。
他目光中只有全然的疑惑,她微松了口气,心下不知是放松,还是失落。
他不知道是她。
也是,隔了这么多年,形貌都变了,想来赵肃羽也不曾告诉他她的身份,甚至连名字都没说。
想到赵肃羽,不禁又是一阵苦笑。本想着静观其变,这人却又径直砸了这样一个惊变下来,实在叫人措手不及。
这一路上她设想了很多种再见面的情形,却独独没有想过,会在这样的情形下与沈逢重逢。
如果他知道是她,会是什么反应?
她不知道,也不敢去试。
她和沈家之间隔得太远了,远到她从来不敢问有关他们的一句话,远到她在迢迢梦乡中,都不曾回过一次家。
但那其实也不是她的家了。
她微抬了抬眉,沈逢策马在她身侧,稍超出她半个身位,恍若未觉,正聚精会神地看着前方。他的马术一向很好,认真的性情,过了这些年也不曾变过。
她便也收回目光,竭力放空思绪。
既非故乡,又为何情怯?
*
他们从洛阳城出发时,正是三月的最后一日,离沈未的生辰还有六日。洛阳到汴京不到两百里,便是不走水路,时间也算足够。
李迢能看出沈逢很有些归心似箭,但许是顾忌着不知她马术如何,刻意放慢了行程,只作寻常赶路。她仍不知该如何同他交谈,便只作不知,驱马加快了速度。
李迢不主动开口,沈逢也不太找她说话,彼此间只日常客气一两句。倒是经过巩县时,沈逢多说了句:“听说太子刚从皇陵祭奠回去。”
她远远看了看守在宫城神门外的甲士,一时恍悟。巩县是本朝皇陵所在,临近洛阳,若赵肃羽是以谒拜山陵的名义来了巩县,再掩人耳目到洛阳与她会面,那就说得通了。
她觑了眼沈逢,见他面上只有提到太子的敬意,并无异色,便知晓赵肃羽安排他来洛阳没有用他自己的名义,太子不在皇陵之事,沈逢应也不知道。
那这就奇怪了,洛阳城外沈逢说的段郎君,难道是赵嘉乐改姓还不够,又扮起了男装?
沈逢察觉她的神情,奇道:“顾娘子在想什么?”
“没什么,”李迢回过神来,描补道,“就是在想日落前能不能赶上入城。”
沈逢笑道:“原是此事,顾娘子不必担心,这一路城外常有农户,借宿一晚也尽够了。”
李迢便也朝他笑笑,正想着接些什么话,忽见沈逢眉间一沉,神色严肃起来。
“沈郎君?”她跟着他停下马,疑惑地问。
沈逢朝她摇摇头,皱眉看着前方,眼中有些疑惑,更多的却是警惕。他打了个手势,随行亲卫立时上前,两人与他们成掎角之势,互为支援,一人打马上前,显是前去哨探。
这是有埋伏?李迢心中一跳,隐隐有些不安。她抬首看去,前方是一个山谷,两旁山坡林木茂盛,在逐渐昏暗下来的天色中散发出阴沉沉的气息。
沈逢握着缰绳,屏息凝神,看那一骑前探行入了谷中,又退出来,一面向回骑,一面打了个唿哨。
“有些不对劲,”沈逢道,“李娘子,我们今晚先往回寻个住宿,明日走另一条道。”
李迢点点头,拨转马头,正待和沈逢一道退去,忽闻一阵蹄声动地而来,尘土飞扬,四下里冲出铁骑,粗粗一看,竟至少有百余人。
黑衣铁骑,身配腰刀,这个形貌她再清楚不过,是潇水阁。
她心中一紧,当下明白这些人只怕是冲着她来,虽一时未想通此事缘故——但是,沈逢还在这!
连带亲卫,他也只有四人,如何敌得过这百人!
她在一瞬间想到此事,立时对沈逢道:“这些人来此是因我,沈郎君快避开,不必等我。”言罢,便勒马一转,驰离沈逢一行人,直直朝山中奔去。
她回首一看,果真便见那些铁骑俱都转了方向,向她而来,一时心下大定。沈逢避开此事,她再借助林地地形,想法子脱身,只要入了汴京,天子脚下,便是喘息之机。
有铁骑逼近,罡风扑面而来,李迢长剑一挽,荡开刀锋,又回身斜斜一挑,刺中来者手腕,将他击下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