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迷迷糊糊地问:“谁给寡人看的病?”
丹朱如实禀报:“几百名郎中悬丝品脉给父王看的病。”
“胡闹、胡闹,哪有悬丝把脉的?”
“陛下,汤药都熬好了,快点趁热喝点吧。”
女皇一边劝慰一边喂药,唐尧喝了几口药,非但不见好转反而昏厥过去了,吓得众人哇哇大哭,为啥喝下汤药病情反而加重了?
其实,并不是药物毒副作用,因为刚喝下去的汤药还没有吸收入血;凡是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久病不进食的病人,绝对不能喝过热的东西;由于胃里面没有任何食物,一喝热东西,胃部血管急剧扩张,血液向胃部盗流,脑部相对缺血,何况是久病卧床,连续好多天没有进食的虚弱病人呢?
别说当时的人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即便是现代人也不一定懂得护理常识。
久病不进食的病人,应当先喝一些不凉不热的半流质饮食,面汤、稀粥最好,切记不能喝小米粥。
既然唐尧喝过云母粥,为啥不给帝尧喝云母粥呢?
云母粥是彭铿独创的粥谱,其他是即便会熬云母粥也不一定知道云母粥的真正配方;即便知道云母粥的配方,也未必能熬出来彭铿式云母粥的味道。
熬粥不仅是配方的问题,还有火候、辅料的问题,熬食疗性药粥还要注重下料的先后顺序,早下一点嫌早,晚下一会熬不透,如果没有讲究,人人都会熬云母粥,怎能凸显彭铿的绝招?
丹朱、后稷、契等朝廷重臣片刻不离唐尧左右,经过一阵忙碌呼救之后,帝尧渐渐平稳下来,华夏朝廷笼罩着一层阴云,几乎所有大臣心头都笼罩着阴影,生怕帝尧驾薨,喜怒无常的丹朱登基,一代老臣可就要遭殃了。
屋漏偏遇连阴雨,行船偏遇顶头风;帝王生病,无法上朝理政,西方的犬戎、鬼方,东方的蛮夷,南方的三苗,北方的胡蛮蠢蠢欲动四方边境告急,华夏内部又爆发了大规模水灾,各地的告急文书一封接着一封传到华夏帝都平阳。
只有平阳这一带风调雨顺,偏偏遇到帝尧病情加重,一般小事不经奏报后稷、契、皋陶、伯益、伯夷等朝廷重臣就能处理,这么大的事必须禀报天子唐尧。
浑浑噩噩的唐尧处于懵懵懂懂、半阴半阳的状态,根本不能自主决策。
等待登基的丹朱一看四方动荡、各地告急的文书像雪片一样飞来,哪见过这种局面,根本不知道派谁到哪里合适,顿时间没有了当帝王的兴致。
尽管号称女皇,散宜氏根本没有参与过朝廷决策,平时算计点鸡毛蒜皮的小事绰绰有余,处理这么大的事就没有了主意。
为了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避免出现内忧外患急剧恶化,当务之急尽快医治唐尧陛下。
无论是女皇还是后稷、契,无论是帝系家族重臣还是非帝系家族朝廷重臣一直提议让彭铿尽快入朝,如果彭铿犯病抽风,也得以最快的速度弄到朝廷。
因为只有彭铿才有把握治愈帝王的病,只有彭铿最了解西戎、鬼方的情况,只有派彭铿带兵阻击西戎兵马才能击退西路的贼兵。
不是说鲧父善于带兵打仗吗?为啥不派鲧父阻击西面的敌人?
打仗仅仅是一方面的问题,水灾比外患更令人担忧,鲧父是治理水患的行家里手,鲧父必须担当治理水灾的重任。
不但鲧父治理水患,应龙、大龙虾等人都得赶赴各地抗洪救灾,救老百姓于水火之中。
岐山一代不是有台玺坐镇吗?为啥非得请彭铿出山不可?!
有邰氏家族在犬戎部落联盟、鬼方部落联盟包围之中,既需要阻击西面的鬼方人也需要阻击西北方的犬戎军队,还要防止鬼方部落联盟军队从北路入侵长安,台玺纵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过来。
处于自我保护封地的需要,后稷不想得罪鬼方、犬戎人,刚刚出道的彭铿会带兵打仗吗?如果彭铿抵挡不住鬼方、犬戎军队怎么办?一系列的问题,都得帝王做出重大决策,谁都不想承担责任,救治帝尧成为当务之急,欲知剧情进展,请看下章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