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铁拳计划实施的1937年8月17日,日军内阁决定将战火扩大,作出了放弃以前“不扩大”战略的方针决议:
一、放弃以前所采用的不扩大战略方针,筹划战时形势下所需要的各种准备对策;
二、为了适应事态扩大的经费支出,在1937年9月3日前后召集临时会议。
在作战指导上,石原莞尔认为,当两个师团在上海登陆时,就是日本事实上进入全面战争状态的开始。战争将不可避免地呈现持久状态。战线越向南延伸,对苏联战备越脆弱。应及时做好防范之策。
但杉山元仍坚信战争可以速决取胜,突破口就在华北。杉山元认为只要能在河北省中部重创华军主要集群,就可以在物质上与精神上同时迫使中方屈服。
本来,日军**决定集中第五、第六、第十、第二十等四个师团的兵力,在保定、独流镇一带重创我北上**军,稳定华北局势。可是,由于关东军独断专行,“察哈尔———山西”战场开辟已成定局。日第五师团深陷该方向作战。与此同时,平汉、津浦两线的我军部队则不断增加,正在集结中。
这样,日军就仅以三个师团的兵力在河北方面,同时沿平汉、津浦两线作战,就显得兵力不足。而如一击不能取胜,那是因为平汉、津浦两线布兵呈离心状分布状态,战场迅速将扩大的结果。
日军将迅速陷入逐次使用兵力的不利状态。这本身就是一个兵家大忌,而且日军与华军相比,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组织动员力强兼交通通讯手段先进。
我军受现实条件制约,往往难以将兵力集中使用,而不得不逐次投入兵力,并在持久战的战略下,取以空间换时间的姿态。
日军既要打破我军之持久战企图,又要避免自身逐次使用兵力。最好方法莫过于在主战场集中使用足量兵力一举取胜。
根据此指导思想,日军**在1937年8月21日决定,除已向华北派出第二十、第五、第六、第十师团外,再增派第十六、第一零八、第一零九师团。
组建以寺内寿一大将为司令官,冈部三郎少将为参谋长的北支方面军。集中第六、第十四、第二十、第十、第十六、第一零八、第五、第一零九等八个师团,令支那驻屯混成旅团、临时航空兵等,以平津为前出基地,在河北省中部进行一次决定性攻势。另动员第十四师团用于青岛登陆,配合河北的主作战。
这九个师团的动员使用,规模与决心无疑都是空前的。在后续师团的集结过程中,第五师团与相关部队应在“察哈尔——山西”方面尽速获取一个较佳的战线。然后将日军王牌第五师团尽速转向于河北主战场,才符合作战集中的原则。这是当时日军作战的一个基本构想。
相形之下,日军对上海方面仅分配两个师团的兵力。但是,就这样有两个师团就赋予下述任务:上海派遣司令长官应与海上协力扫灭上海附近之敌,占领上海及其北方地区,保护帝国臣民。
他们认为以上两个团足以取得如此决定性的成果,足见日军的狂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日军的上海作战计划,看一看这些东洋武士的狂妄背后究竟有几分成算。
日军作战计划概述
1937年8月18日,第30团先遣队(约一个步兵大队)从热田港出发。
8月19日,第三师团主力从热田港出发,后续部队持续动员中。
8月20日,第11师团第一梯队从多渡津出发。
8月21日,第11师团第二梯队从多渡津出发。
8月22日,第十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抵达上海至东南约120公里处的马鞍群岛。第三与十一两个师团主要力部队在此完成登陆前的作战集结。
松井根据8月16日**的作战方针指导,结合先遣参谋的各项准备工作,公布了如下作战计划:
一、海军以一部在杭州湾及扬子江上游,上海西北约45公里处的七丫口佯攻,吸引华军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