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在学生时代,我们一些暑期放假的学生在部队大院,听了一位解放军军官给我们讲了惨烈的激战上海(“淞沪会战”)之战役。
(淞,指吴淞江:发源于江苏,流经上海,入黄浦江。沪,指上海)
此战上海(电影名称《战上海》,又称8.13战役、日本侵略者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中国大约投入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持续3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2个旅团20万人,日军宣布死亡4万余人;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教导总队及87师、88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这次会战的伟大意义在于彻底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会战地点在中国上海。
时间在1937年8月13日———1937年11月2日。参战方:中国、日本。
结果:日本侵略者获胜,上海沦陷。
对中国军人的赞美诗:
鲸涛鰐浪憾危城,全仗吾曹抵死争。
五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后人悼姚子青营诗
战况密电
据陈诚佳木电称:职部各师自8月22日开始作战以来,苦战旬余,伤亡奇重。截至9月7日止,综合各师伤亡官兵如下:11师伤亡官兵2120员名;14师伤亡官兵849名;67师伤亡官兵3100与员名,98师伤亡官兵2590员名;56师伤亡官兵380余员名。6师吴淞之役,全师伤亡过半,计伤旅长二、团长二、营长二,上尉以下军官伤亡119员。现两旅共存战斗兵1600名。职查我军伤亡,大部受敌飞机、大炮轰炸,人枪并毁,就36团第二连连长易彝廉率部固守北泗塘公路桥附近之火药库,死守不退,致全部轰埋土中,牺牲尤为壮烈。我军将士伤亡虽重,士气愈振,同仇敌忾,共有灭此朝食之恺。除统计列表呈报外,谨呈等语。
————1937年9月11日,顾祝同致蒋介石密电。
脆弱的装甲
当时国军装备兵力极为薄弱,仅编成一个陆军装甲兵团,团长为杜聿明少将。注意,这里的陆军装甲兵团,读作“陆军装甲兵一团”而不是“陆军装甲一兵团”。所以一共只有三个战车连,与一个补给连、一个通讯排、一个特务连、一个摩托车搜索排一起编成一个战车营(营长胡献群)。
其中,第一联装备维克斯六吨战车16辆。该车实重八吨,乘三人,装备47mm战车炮一门,7.9mm水压重机枪一挺。最大时速35km/h越壕沟宽1.83米。
第二连装备维克斯水陆两栖战车16辆,该车仅装备7.9毫米水冷式重机枪一挺,车重3.1吨,路上速度40km/h,在水中6km/h。行程150km,装甲厚度9mm,乘员两人,续航能力260公里,越壕宽度1.53米。
第三连装备英制卡登一洛伊德式双人袖珍战车,后换装德制pzkpfwl/A型战车17辆。该战车战斗全重5.4吨,最大速度37km/h,装甲后7至13mm,乘员两人,装备两挺7.95mmMG13机关枪。同属于轻型战车。
除了这个战车营以外,该团还辖有:
一个战防炮营营长田耕园),下辖三个37毫米战炮连、一个47毫米战防炮连、一个通讯排、一个特务排。
一个搜索营(营长萧平波)。第一连装备36辆三轮摩托车、第二连装备36辆二轮摩托车、第三连装备12辆sd.kfz221装甲车、一个通信排、一个补给排。
一个准备营(营长韩增栋祥,辖三个步兵)、一个补充营(营长高吉人)辖三个补充连)、团直辖特务排、通讯连、修理工厂各一。
该团组建之初,还曾配备一个高射炮营,但后来撤销建制。淞沪会战开战以后,为增强该团的反战车火力,也是为了按德国顾问的建议为日后成立师级装甲部队预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