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设“集团部落”的阴毒
为了绞杀东北抗日武装,日军费尽心机,但因为抗日武装得到了东北民众的支持,其武力“讨伐”一直未取得结果。关东军**《关于昭和十年(1935年)度秋季治安肃正工作概况》中称:满洲3000万民众在精神上与匪贼无大差别者为数不少,大多数民众还没有与匪贼完全分开,如果进行精神上的争夺,假定匪徒有3万,精神上的匪军之友军不知有几倍或几十倍。这些匪贼精神上的友军,虽不敢持枪反抗我们,确是匪贼之母体。历来讨伐效果不大的最大原因,就在于此。”
后来,日军终于想出一个毒招,向日后在冀东制造“无人区”和“人圈”一样,在整个东北占领区强制推行“集团部落”的政策,即将分散的居住的民众集中在一起,归屯并户,修筑一个大村庄,在村庄中心和四角筑起炮楼,派警备队驻守期间,严格监控民众的日常活动,割断民众与山里的抗日武装联系。
在此基础上,日军再进行“大讨伐”,将抗日武装逼入存困境(杨靖宇、赵尚志等这些抗日英雄,都是因为缺衣断粮陷入了绝境)。在相册里有两张照片是日军拍摄的“集团部落”全景,注解为“尊长牺牲的结晶———满人的集团部落”,可见日军对这个“毒招”之重视,对其首创者之感念。
日本占领东北后,最初确定战略目标是对苏联作战,开始酝酿秘密代号为“关东军特别大演习”(简称“关特演”)对苏备战计划。
抽掉部队轮流来东北驻防,还有一项秘密任务,就是进行适应严寒地区的作战训练。像册中有十张相片记载了在大兴安岭“极寒冷下50余度”气候条件下,桶本伊八郎进行训练的情景。内容包括:携带火炮辎重翻越大兴安岭、冰上战斗和追击、雪地宿营和野炊等。
桶本伊八郎特别注明此行动为“北满实验”注明时间是1935年“纪元节”前夕(日本神话,神武天皇于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统一日本,建立日本国。2月11日被确定为其“纪元节”在二战前又被确定为“建国纪念日”。)
日军侵略苏联计划,在1939年的诺门坎惨败中被彻底粉碎,只好将“北进”战略南下,开始向中国腹地进攻并发动太平洋战争。此时相册主人桶本伊八郎所属的16师团已经入关,在制造南京大屠杀后继续在中国土地上横行。
1944年7月,桶本伊八郎所属的38联队加入29师团序列,被美军消灭于关岛海滩。12月,作恶多端的16师团所属的其他三个联队,在莱特岛被美军歼灭。
据日本厚生省的内部资料记载:16师团共13778名官兵参加了莱特岛战役,其中战死13158名,幸存者仅620名。
相册主人桶本伊八郎的最终归宿不得而知。
5·让人肃然起敬的抗日英雄
除了上文所述的杨靖宇、赵尚志抗日英雄外,还有不少不怕牺牲、不为名利、埋没姓名的战斗英雄。
1915年出生的他,在1937年投身于抗日战争时的愿望非常单纯: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家卫国,为穷人打天下,战死也心甘情愿。
他成了抗日战争中的一名勇士,加入敢死队,推起装满炸药的独轮车,炸飞敌军的城门;扛起十公斤重的炸药包,炸掉敌人的碉堡;攻歼战中,他浑身是血仍然吼啸不止,一次恶战,他一人就杀敌近百;入党,二等功、一等功、特等功、战斗英雄……胸章一个接一个挂在了他的胸前。
全国解放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勋章都取下来,包起来,重锁密藏,只愿做建设兵团的普通一兵。
1966年,他转业到地方。在各种档案中,他只写“解放军战”、“**员”两项。此后,回到农村带领村民致富后的再次辞官。一步步回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身份。后来,隐藏大半生的军功章,被人们偶然发现,也不断被陈列出来。
总有人不见其烦的反复问老人:“为什么要把这军功章秘密隐藏几十年?”老人觉得这个问题很荒唐。
他说:“我当初参军不是为了什么军功牌牌,只是抗日打天下,解放天下的穷人。要说功勋也得给那些战死的千千万万的烈士,现在我们已经解放了,我还活着,要那些牌牌做什么?”
中国古人说道:英雄者,国之干,庶民者,国之本;法国谚语讲:面临危机才知道英雄无几;哲人休谟曾说:一个过度的勇敢和豪情,尤其当它表现在形势险恶的时候,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一种英雄的性格,并且使一个人成为后代景仰的对象。凡此种种类似名言警句的话,都是献给那些值得我们可歌可泣的战斗英雄的。
然而正如爱默生所言:没有崇拜者就没有英雄。我们为何为这些不动声色却一生坚贞,关键时刻勇于献身的人动容?因为我们时常会在这些人身上发现一种的美德———抬头仰望天空,学会伫立不动,懂得怎样一声不吭。
正是这些历史深处已经模糊的形象,或被尘封的名字,让我们看到了最黑暗的时代,那种不确定的,却不断闪耀的微光;正是他们用生命做火把,点燃自己才照亮了前进的征途;也正是他们用看似平凡却终生不渝的信念,树起了一个民族伟岸的丰碑和坚固的桥梁。
当我们人生不断阅读他们的英雄人物事迹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奉上写满崇高、奉献溢美之词,而是在深度挖掘一些战斗英雄鲜为人知的故事和战斗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