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上记载,日军从1935年开始吉林省春季“大讨伐”,将驻扎在齐齐哈尔的第16师团38联队(联队长田路朝一大佐,3月15日到任)调到吉林省参加“讨伐”,企图消灭活动在舒兰县一带的宋德林、周太平两支抗日武装。
进犯蛟河的38联队的第三大队队长东川少佐、翻译朱子岐,得到陈生报告:老黑沟没好人,都是“胡子”。
5月29日,日军600余人及抓来被送给养的夫役600余名,由陈生带路从抟岭林出发分三路,侵袭老黑沟。除其中一路因迷路未到达外,其他两路分别从呼兰岭和石门子进入有300户居民的老黑沟(今天舒兰市榆树沟乡)。
日军一进入老黑沟,便开始抓人、杀人,远者枪打,近者刀挑。从5月29日到6月5日,日军进行了为期八天的血腥大屠杀,屠杀方式主要是:集中起来用机枪扫射、排队用刀挑、活埋等。
这期间共烧毁房屋千余间杀害无辜百姓1017人,全村仅40人幸免于难。造**后的老黑沟,此后长期无人居住变得静寂、恐怖。无人掩埋的尸体腐烂,又造成瘟疫在舒兰一带流行,吞噬了很多人的生命。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一名叫做石切山英彰日本留学生,曾两度来到舒兰调查“老黑沟惨案”的相关史实。根据他所掌握材料,**老黑沟的正是日军18师团38联队。
但石切山英彰曾在东京日本防卫厅研究所图书馆里找到了1963年出版的《奈良联队战记》里,奈良联队在1935年春天的“战记”竟然是空白。对关于炫耀“武功”的日军来说,这一讳莫如深的反常举动,其背后隐藏着秘密就是:这是一次屠杀平民的战争暴行,不宜公开。
3。东北“铁道游击队”
在写此文时,笔者曾翻阅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毙命中国的百名日军将领》一书,兴奋地发现“制造老黑沟惨案”的祸首、38联队联队长田路朝一大佐最终遭到了应有的报应。
1939年6月17日,以升任日军华中派遣军第13军第15师团长的田路朝一少将。在安徽南部一次战斗中,被中国军队击毙。死后被追任中将。
史料记载“老黑沟惨案”直接制造者为38联队第三大队,相册主人桶本伊八郎所在的第一大队是否参加了这次屠杀,未见记述。但可以肯定的是,该大队按38联队统一部署参加了在附近地区的屠杀活动。
在相册中,有反映“讨伐”作战照片10余张,相比于其他照片尺幅度偏小,而且较模糊,想必是受作战条件拍摄所限。其中有一张注明名为“纵火焚烧匪贼住家”,其他都是“讨伐”过中宿营、行军的照片。
相片中仅一张出现我抗日武装人员的形象;一位穿着夹衣、戴棉帽子战士,柱着土枪,站在墙头上警戒,旁边窝棚里还有一个探头张望的战士。但是从其中所持简陋的枪械看,应属于山林大队之类的武装。桶本伊八郎所作的文字注解为“匪徒的步哨”。
并不无得意地指出:照片是“讨伐”行动后,从当事人尸体上搜捡所得的照片。照片非常清晰,很难想象是何人所拍摄,因为抗联武装组织没有照相机这样的奢侈品。
小说和同名电影《铁道游击队》,让活跃在山东枣庄的游击队名满天下。殊不知,东北抗日联军义勇军和其他抗日武装,曾于1935年连续在东北铁路上打击日军,制造了多起“国际列车”颠覆事件,给日伪军以极大的震撼。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两起:
其一,1935年5月1日,抗日联军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第一团第五连,在长图(长春至图门)铁路线哈尔巴岭和大石头车站间,伏击的是从**会宁开往长春的202“国际列车”,造成列车颠覆并当场杀死日军官佐、士兵30余人。由于车辆上有大批**人、日本人和西方记者等,这引起国际轰动,被日伪当局称为“长图线发车以来发生的最大惨事”。
其二,据日本《历史写真》画刊昭和十年(1935年)8月号刊载。1935年7月29日晚7时30日分,“满洲国”长图线204次列车,行经途图门岭、管城子区间时,受到反日武装袭击,列车脱轨颠覆多名武装人员冲入列车,高喊“杀日本人!”共杀死九名日本人,并将25名日本人及专为日本人办事的**人带走。
据历史专家考证,这一行动是由活跃在吉林一支民间抗日武装实施的,领头人叫罗明星。他是吉林省九台县的煤矿工人,“9。18”事变后,他不甘做亡国奴,于是组织一批人开始抗日。对外报号称“三江好”,意思是说团结松花江、图门江、鸭绿江三江两岸老弟兄共同抗日。
(本节止。欢迎您阅读第七节日军秘闻(二)阴毒的“集团部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