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南宋记忆 > 2.4 时不我待 只争三五日

2.4 时不我待 只争三五日

众人闻言,均吃了一惊。到了现在,只要郭笨聪说出“梦溪笔谈”四字,接下来必定有惊人之举,众人听了这四字,也知他早已有了想法。

张世杰急问:“少监要将火弩改进?”郭笨聪点头道:“对。”又转向温文宁,问道:“温大哥,现在的神臂弩机,如要拉满弦,需多少名士兵?”温文宁道:“神臂弩机装有六架弩,至少需六人拉弦。”郭笨聪道:“太多了。”温文宁听得惊讶,问:“兄弟的意思是,要减少些弩机?” 郭笨聪摇头道:“是拉弦的士兵太多了。改进之后的弩机,即使装上十架弩,也只须一人,便可完成射击。”

这番话如果由其它人讲了出来,众人必定会觉得那人要么疯了,要么就是在胡说,但这话从郭笨聪嘴里说出,又听他事先说了“梦溪笔谈”四字,众人均知此言无假。

屋内鸦雀无声。过了半晌,林远图道:“少监要留三百矢,可是用于试射新弩机?”郭笨聪道:“倒也不是,我在想着造一种新的火矢,此种火矢若射中敌船,可迅速将敌船烧毁。”众人闻言,更惊。

郭笨聪说的新火矢,是他自己想出来的一种弩矢;这种箭矢的前方,套有一个环型的瓷质罐子,罐内装有火油,罐口用蜡密封。有少量火药置于罐子后部,作为引燃装置。弩矢射出前,先点燃火绳,击中目标之后,瓷质罐子破裂,罐内的火油四下散开,附在木质船身上,然后火药爆炸,点燃火油。

此种结构的弩矢虽然设计巧妙,但这并不是关键所在,真正有威力的,是瓷罐中装的火油。郭笨聪想要制造的,是汽油;他的专业是化工机械,实习时去过炼厂,对于炼塔的结构了如指掌,知道以宋朝的技术,要造出简单的汽油,易如翻掌。

说到汽油,有必要提及原油。原油,是一种黑色的粘稠状液体,由多种混合物组成。这种混合物经过脱水、脱盐之后,被称作火油;如果将火油再提炼,会更容易燃烧,称作“猛火油”。宋时时期的火油,就是猛火油。

原油中的混合物,其沸点各不相同。将原油加热之后,沸点低的物质会首先蒸发,产生的蒸汽再冷却,就能得到汽油与柴油。当然,这要有严格的温度控制,例如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首先会有汽油的馏份蒸发,凝结之后就是汽油;如果温度再升高些,会有柴油产出;越到后来,蒸馏的温度就要越高,得到的油分也就越重。

这里说的“重”,是指“重油”,例如润滑油、润滑脂、石蜡、甚至最终科的沥青。当然,重油并不是简单地蒸馏便可得到,有的需要减压,有的需要增压,有的需要加入催化剂,有的需要裂化处理。

在后世的一些油区,有一种土炼油,就是采用最简单的蒸馏法,具体的做法是:用钢板焊一个罐子,罐子全部密封,只有一根长管子连在顶部;罐子加热后,轻质油会先蒸发出来,例如汽油。汽油蒸汽通过罐顶那管子,再经简单的换热装置,会凝结为液体,从而得到了汽油。原油中的汽油馏份蒸发完之后,再将温度提高一些,会得到柴油。

土法炼油时,会产生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而且这种气体的浓度很高,黑烟滚滚,飘在空中弥漫,令人窒息。土炼油是被国家明令禁止的。

土炼油得到的汽油与柴油,其质量与稳定性也极差;汽油放置一段时间之后,颜色会变得灰黑,汽油发动机使用这种劣质汽油之后,会造成气缸积炭,损坏发动机。不过,这种汽油若用于火矢,却是绝佳的燃料,因为比起“猛火油”来说,劣质汽油不知要好上多少倍。

若不考虑环保与安全问题,这种土炼油法在宋朝是完全可行的,无需任何化学药剂,只要控制好温度,就能得到汽油与柴油;至于润滑油,却是属于窄馏份的产品,不易炼制。这里说的“窄馏份”,其实是指蒸馏的温度范围,例如汽油的蒸馏温度,可能是六十多度到一百多度,但窄馏份的油,可能就那么上下几度,不易控制,况且要得到高质量的润滑油,还须经过重油的裂化、催化、蒸馏、调和等多道工序,这已超出了郭笨聪的知识范围,更超出了宋朝的技术水平。

众人听到郭笨聪说起火矢的威力,虽不知威力究竟有多大,但看他那神色,显然对这种火矢有极大的把握,当下深信不疑。

有士兵在门外报告,说是有两位姑娘在门外,要见军器少监。

郭笨聪忙道:“快快有请。”众人听得愣在一旁。陆秀夫与张世杰对望一眼,已隐隐猜到,这两位姑娘中,必有一位是丞相千金陆听琴。

听琴怀中抱了几卷纸筒,手中握着一个盒子;牛西西双手各握几根木杆,怀中又抱了几根更长的木杆。有士兵帮着接过,送到屋中。

两位姑娘走入房间,看到满满一屋子人,顿时吓了一跳。

听琴左右瞧去,已看到李三原身边坐着那人,喜道:“文叔叔?你回来啦!”文天祥微微点头,露出些许笑意,责备道:“丫头,不是文叔叔,是文伯伯。”又看另有一姑娘,娇弱弱、俏生生地站在门口四下张望,甚奇,转头看向郭笨聪。郭笨聪忙道:“这位是我们的朋友,牛西西,牛大力的妹妹。百里镜就是她与水镜造的。”

除了文天祥,其余众人均见过牛西西,知道那百里镜是她与水镜一起做的,因此也不觉惊讶,文天祥却是愣在一旁,问:“那百里镜,可是船上的望远镜?”郭笨聪道:“对,百里镜也叫做望远镜。”

听琴与众人熟悉,也不怕生,将那些纸筒放到旁边的桌上,问:“少监,是否开始制镜?”郭笨聪也未想到她二人来得如此迅速,众人还未议完事,就被她二人打断了,当下犹豫不决。

文天祥问道:“琴丫头,你要制甚么镜?”听琴道:“百里镜。”文天祥又问:“就在此处做?”听琴点头道:“是啊,就在此处。”张世杰接道:“琴丫头懂得多,火炮的阻退机,便是她在船上画出来的。”

众人听得好奇,均站起离开椅子,围在桌前。

牛西西站在门口,从未想过自己竟有机会面对整个大宋朝庭,顿时呆了。

听琴将她拉到桌边,悄声道:“西西,赶快开始吧,大家都看着呢。”牛西西“嗯”了一声,随着听琴走到桌边。

郭笨聪看到牛西西手上缠了白布条,隐有血迹渗出,惊问:“西西,你的手怎么了?”说着,将牛西西的手拉起细看。牛西西也不挣脱,任由郭笨聪拉着手,轻声应道:“做那木丝杆时,被刻刀划了手,随便包扎了一下。”她说这话时,声音细如蚊哼,站得稍远些的人,只见他口唇微张,却听不清说些甚么。

文天祥站在牛西西身边,将她的话听得清楚,伸手入怀摸出一瓷瓶,递了过去,道:“这是辽国秘方,专治刀伤,姑娘可试着涂于伤口。”牛西西脸上一红,伸手接过,声音更小,问:“你是文……文……”文天祥点头应道:“对,我是文天祥。”

听琴道:“西西!”牛西西惊醒过来, 忙应了一声,俯在桌前忙了起来。众人凑到近前细看。

牛西西取了一个早已卷好的纸筒,用小刀将纸筒一割为二;较短的那一截,大约一寸多长。

听琴取了一块水晶镜片,交与牛西西。牛西西将那镜片放在两截纸筒中间,用纸筒夹住镜片。

听琴在一张长条形状的纸上刷了胶,铺于桌上。牛西西将镜筒对准那纸条,滚了过去。

众人看得清楚,原来这长纸条的作用,是将被割断的两截纸筒再粘了起来,镜片刚好夹在两截纸筒中间。

那大纸筒做好之后,牛西西又取了一极小的纸筒,仍然按着刚才的方法,将镜片固定,又将这小纸筒套入另一个小纸筒内。

听琴递过那早已粘好的大纸筒。两个纸筒相互套在一起之后,牛西西终于松了一口气。

郭笨聪接过镜筒,对着远处望了片刻,又调了焦距,喜道:“成了!”听琴道:“还未成呢,镜架尚未装好。”郭笨聪点头道:“对,镜架是必须的。”

这望远镜架,是由郭笨聪提出了要求,牛西西自己设计的。架子底部是一个T型三角稳定结构,顶部有一机构,刚好将望远镜卡住,又能使镜筒三百六十度水平旋转,仰角与俯角均达到六十度以上。

牛西西蹲下身去,从那十几根木杆中挑了数根,想了片刻,微微点头,心里已有了主意。众人看她娇小的身子蹲在地上,提起那重木条似乎极为费力,过了片刻,额头已有汗珠渗出;有几人看不过,想着去帮一把,终究又碍于身份,多不有便,心里却在为她着急。

听琴也蹲了下来,两人忙了一阵,将那木架装好。

牛西西扶正木架,转头看着郭笨聪,道:“架子已装好了,只是还未来得及上胶,会晃动的。”说这话时,声音微微发颤,额头上汗珠顺着脸颊流下,伸手用衣袖一擦,那模样着实惹人爱怜。在场众人中,有几位年轻些的,早已看得呆了。

郭笨聪将望远镜放到架上,固定之后,对准东边的赤陇山,看了片刻,转身对着众人做了一个手势,瞧那模样像是在说“好了,谁想看看?”

温文宁已等不及,左右望去,见众人均未移动脚步,忙凑到跟前,道:“我来看。”说着,也学着郭笨聪的样子,将眼睛对准目镜,只看了片刻,欢喜道:“果然是正像了。”

郭笨聪做的这正像镜,其实就是后世的玩具望远镜,是用凹透镜做的目镜,成的是正像,不过这种望远镜有先天性缺陷,因此被其它结构的望远镜淘汰了,只用于玩具。

望远镜的倍数,是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例如物镜焦距为一百厘米,目镜焦距为二十厘米,则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就是五倍;如果将目镜的焦距改为十厘米,则放大倍数就变成了十倍。这种可以更换目镜的望远镜,要求物镜与之间的距离可调。例如一百厘米焦距的物镜,配合十五厘米焦距的目镜,两镜之间的距离要在一百一十五厘米,才能清楚地看到景象。

对于凹透镜,有些例外,因为凹透镜的焦距,其实是虚焦距,焦点是位于另一侧的,是个负值。例如一百厘米焦距的物镜,配合十五厘米焦距的凹透镜,两镜的距离要在八十五厘米,才能将景物看得清楚。

郭笨聪为了得到正视的景象,使用了玩具望远镜的原理,但这种玩具用于宋朝时期的海战,已经足够。

其实要得到正像,还有另外三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在两镜之间加入棱镜,但如果用了棱镜,物镜的光轴与与目镜的光轴就不再重合,因此对制作与安装的精度要求极高,目前是不可取的,况且棱镜也不易制作。

第二种方法,是加入一种特制的镜,叫做屋脊棱镜,是一种全反射的透**,光线会在镜中反射六次;这种镜,郭笨聪显然是做不出来的。

第三种方法,是使用双凸透镜作为目镜,这是郭笨聪正在考虑的方案,因为现在这种望远镜的结构,更换目镜极为方便。

众人围在望远镜前,议论纷纷。

郭笨聪正沉浸于成功后的喜悦,忽见何中天走到自己身边,悄声道:“少监请到这边来。”郭笨聪微微一愣,再转头看时,陆秀夫与张世杰、文天祥正站在不远处,旁边还有枢密使林远图。郭笨聪忙跟着何中天走了过去,远远听见陆秀夫的话:“依文山兄之见,元军接下来会如何?”文天祥低眉深思片刻,看那神色颇为忧虑,又抬起头来,道:“万宁距雷州不到百里,以我愚见,元军在三五日内不会来袭,但下次再来,恐怕就不是几十艘战船了。”又转头看向郭笨聪,问:“少监,倘若再有五日时间,能否造出新的火弩?”

郭笨聪道:“能!”

(注:本章有插图,随后上传免费章节,作为插图用。)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