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北宋大法官 > 第八百零七章 最终判决

第八百零七章 最终判决


  北宋大法官正文卷第八百零七章最终判决韩琦当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这是事实,辽国就是凭借一些边民去占领更多的土地,谁也不能否认,在面对辽国的问题,宋朝就是比较软弱的,反正是能忍则忍。  这气氛很是尴尬。  一片死寂。  好在张斐也只是表达自己的困惑,无意去就此问题继续深究,因为这并不是此案的关键,他又继续问道:“不知韩相公是何时介入此事的?”  “皇佑五年。”  韩琦回忆昔日峥嵘,他神情稍显变化,只听缓缓言道:“记得当时老夫是在并州担任知州,有一回老夫奉命巡视代北边界时,发现那塞下荒土,十分肥沃,但却无我朝百姓在耕种。可众所周知,边境之地,尤其是土地肥沃的地域,那必是战略要地,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会在边境屯田驻兵,适逢那北民杜思荣等人又再度侵耕冷泉村、天池等地。”  张斐出声打断他的话,“可是原告陈旭、李敏他们口中的天池、冷泉村?”  “是的。”  “韩相公请继续。”张斐笑着点点头。  韩琦又继续言道:“当时老夫是坚决抵制这些北民侵耕,于是派人将其驱赶走。”  “是吗?”  张斐略显惊讶道。  韩琦没好气道:“这小偷上你家偷东西,你不驱赶走,难不成还请他喝茶么?”  这一番话引得院外的百姓是频频点头。  不得不说,韩琦在民间声望是非常高的,是深受百姓爱戴,因为在治理方面,他的建议往往是一针见血,他提出的政策,也能够缓解百姓所面临的困难,所以他是深得民心。  “韩相公言之有理。”张斐笑着点点头,又问道:“那当时北朝有何反应?”  韩琦道:“北朝也立刻派了官员前来交涉,并且他们还扬言,如天池、冷泉村、横岭皆是属于他们辽地。后来是老夫找到在大中祥符九年,北朝送于我朝的一道牒状,而在这一道牒状中,辽国方面自己都认定天池等地皆是属于南界。  如此才迫使当地北民全部从天池、横岭、冷泉村等地撤出,后来我又命人再当地修筑口铺和堑壕,并且招募三千户弓箭手在边境开垦田地,以防止北民再度侵耕。”  张斐立刻问道:“此道牒状可还存在?”  韩琦点点头道:“在。为防止再起争端,老夫在回枢密院任职后,便命人整理修订边界牒文册,一份放于枢密院,一份放于大内。如今枢密院那份正在沈天监手里。”  从这一番话,也可以看出,公检法在北宋成长不是没有道理的,臣民都有这方面的意识,一定要保护好证据,维护自己的权益。  张斐点点头,“既然都已经说明此问题,那此时的争议又是因何而起?”  韩琦道:“虽然我方出示铁证,但是北朝对此不予理会,而且因为当地北民已有不少,他们还是觊觎我朝耕地,眼看我朝招募弓箭手前往耕种,他们对此非常不满。所以在嘉佑年间,辽主曾与仁宗皇帝就河东地界又进行过一次交涉,当时仁宗皇帝拿出河东地界册,据理以争,但辽主一直未有回应。  直到治平二年,当时先帝刚刚即位不久,北朝再度就河东地界发难,认为天池是属于他们北朝。  先帝未免伤了两国和气,于是写信给辽主,劝其珍惜盟约,避免兵戎相见。但北朝那边依旧没有回应。”  张斐道:“听完韩相公所言,辽国似乎就是要抢我朝领土,而并非是想跟我们讲道理。”  韩琦稍稍迟疑片刻后,便点点头道:“可以这么说,由于之前我朝采取的坚清壁野的战略,导致空塞三十余年,北朝趁机引民入塞,放牧耕地,从而引发争议。  但老夫与他们交涉数回,他们从未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那些土地是属于他们的,可每当我方出示证据,他们就不予回应,不过河东边界的侵耕现象,也从未减少过。”  “我这里有一些地契,劳烦韩相公看一看,是否属实?”  张斐说罢,一个副官便将几份地契拿过去,交予韩琦。  韩琦眯着眼,瞅了半天,然后点点头道:“不错,这都是至和二年,老夫命人发放给天池等地边民的地契。”  张斐点头道:“非常感谢韩相公能够出庭作证,也让本庭长清楚的知道,整件事的原貌。”  韩琦摆摆手道:“不谢,那些原告多半是老夫招募过去的,老夫理应为他们作证。”  说罢,韩忠彦和老仆便搀扶着韩琦起身,慢悠悠地走了下去,坐在富弼和文彦博边上。  富弼低声道:“这小子又是在利用你啊!”  韩琦叹道:“这又不是第一次了,只恨我已经风烛残年,要是与他一般年轻,又岂会这般被动。唉!”  文彦博看在眼里,嘴角露出一抹笑意。  富弼、韩琦突然同时看来,文彦博下意识的抿了下唇,收敛几分。  韩琦呵呵笑道:“宽夫,就属伱开心了。”  文彦博面不改色道:“韩公何出此言,听到此事的过程,哪能开心得起啊!”  韩琦、富弼相视一眼,又默默鄙视了文彦博一眼。  在此事上面,只有文彦博主张对辽强硬。  等到韩琦下去时,张斐拿起木槌一敲。  所有人仿佛在催眠中惊醒一般,又睁大双眼看着张斐。  不是吧!  不会吧!  不要啊!  只听张斐道:“今日庭审暂且到此,本庭长还要查证相关证据,而且此案另一个重要证人,沈天监还未回京,待沈天监回京之后再审。”  就知道是这样。  百姓们是一阵哀嚎  你.你就不能一次审完吗?  而且,都已经说得这么清楚,难道还不可以判决吗?  要不是张斐,这指定骂了起来。  太坑了!  但张斐根本不理会他们,转身离开了。  院里的老爷们,已经敢笃定张斐的套路,就是要裹挟民意,迫使朝廷对辽国强硬。  这都已经不用怀疑。  是,韩琦是过去式,此番谈判的使臣是沈括,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证人,但问题是沈括现在都不知道在哪里。  河东的百姓都已经抵达京城,他竟然还未回来,如今辽国都已经出兵占领那些地方,他理应回京复命,这里面肯定有猫腻啊!  不过这一点,他们还真是猜错了,大庭长什么时候开审,还得看别人行程?  不可能呀!  真不是张斐故意让沈括晚点回京,而是沈括奉王安石的命令,跑去河北视察军器监去了。  没有办法,谁让沈括多才多艺。  可不管怎么样,张斐这一招还是非常有效的。  因为上回开庭,张斐在最后是留了一个争议点,也就是没有确定那些土地就是属于宋朝的。  要是真的存在争议,甚至属于辽国,那皇庭就不能轻易判他们胜诉,你不能拿着别人家的东西来索赔啊!  当时百姓埋怨的也不是底气十足,到底他们也不清楚这里面发生的事,以往这种军国大事,怎么可能在这种场合说。  而这一个争议点,随着韩琦口供,也变得烟消云散,可以确定那里就是咱们大宋领土啊。  原本差不多消停的舆论,再度掀起高chao,并且比上回还要更甚。  真是越听越憋屈,人家一个人跑来侵耕,就能导致一个国家的整条边界线后移,这扩张的成本,简直不要太离谱啊。  也不怪辽国咄咄逼人。  你们这么怂。  换谁都会来欺负你。  其实宋朝百姓脾气也在见长,这都是法制之法造成的,在权益方面,他们现在是有着非常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  不但如此,朝中鸽派的声音,也是渐渐变小,因为韩琦一直主张维护与辽国的关系,再加上他在朝中的地位,很多大臣也是看着他的,但是在庭上,韩琦没有办法,他只能彰显自己的强硬,事实上,他当时也确实很强硬,这对朝中是有着极大的影响。  然而,许多投机派也看到这一股风向,于是他们纷纷上奏皇帝,要求对辽国强硬。  这些人虽然是为求荣华富贵,属于投机取巧,但他们的奏章,也使得朝中以文彦博为首的强硬派终于是占据上风。  文彦博也顺势在朝中提出自己的主张。  彼占吾地,如何不争?占雄州亦不争,相次占瀛洲又不争。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  结论就是,交战又有何妨?  这不是一回两回,外交要是扼制不了,就只能开战,不然的话,下回他们又要雄州,给还是不给?  但他不是说主张伐辽,或者说,主张撕毁澶渊之盟,而是主张强硬应对辽国的这种不耻行为。  这不是属于极端派,而是属于中间派。  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接受的。  而这就取代之前主流的想法,也就是:河北未有备,如何交兵?  其实不管是王安石、司马光,还是富弼、韩琦,也都认为无论是时机,还是准备,都还不足以与辽国对抗。  但是现在这种主张的声音,是越来越小。  话说回来,他们的主张并不是关键,关键还是皇帝的主张。  因为文臣是一个很庞大的群体,这里面有鹰派,也有鸽派,比如说寇准、范仲淹、欧阳修、文彦博,沈括,就连韩琦、富弼,他们在年轻的时候,也都是强硬派。  只是说后来宋朝被三冗拖累,他们也强硬不起来,这种事不看道理,就看实力,但他们都是坚决反对割地,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往往是皇帝倒向了鸽派,主张妥协。  所以,皇帝这一票是至关重要。  而赵顼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表态,不过他采纳了文彦博其中一个建议,就是撤换掉边州一些鸽派的官员,换上一些强硬派。  真是巧了!  就在这时候,沈括回京复命了。  大家议论纷纷,这尼玛不是安排好的,鬼都不信。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