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
缺乏预见
19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
列宁分析道:**列强“除了对已经被分割了的世界来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争夺半独立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于是,地大物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便成为**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
从鸦片战争开始,**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清朝政府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明治维新”以后,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与封建的武士道精神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军国主义,极具扩张性和掠夺性。
侵略并战胜中国,是近代日本的既定国策。
1855年,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松荫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晓谕琉球,使之会同朝觐;责难**,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
吉田的这一思想,对他的弟子,后来成为日本政要的伊藤博文(内阁**大臣)、山县有朋(参议院议长)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成为日本政治家的主流思想。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奠定了大陆政策,1887年,日本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7年之后,日本正是按照这个时间表和路线图发动侵略战争,并几乎达到了全部目的。
日本在几十年里将上述国策一以贯之,进行各方面的充分准备,前后实施了8次《扩充军备案》,甲午战前的几年,平均年度军费开支高达总收入的31%。
1887年天皇下令从皇室经费中挤出30万元作为海军补助费,在天皇的感召下,全国富豪纷纷捐款,一年就有100多万元,这不仅增加了军费,也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
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在中、朝活动,在甲午战前绘成了包括**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线的每一座小丘,每一条道路的详图。
当时清朝的一些有识之士,如两江总督沈葆桢、台湾巡抚刘铭传等看出“倭人不可轻视”,但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
在日本倾全国之力扩充军备,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朝反而放松了国防建设,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从1888年开始停止购进军舰,1891年停止拨付海军的器械、弹药经费。
战略原因
日本战时大本营在挑起这场战争之前,制定了海陆军统筹兼顾的“作战大方针”,其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平原与清军进行主力决战,打败清军,压迫清朝屈服,日本方面认为、能否达此目标,关键在于海军作战之胜负。
为此,提出了两期作战计划:首先派陆军一部进入**,以牵制清军;海军则寻机与中国海军主力决战,迅速夺取黄海制海权。
尔后作战则视海军胜败情况而定:如海军取胜,掌握了黄海制海权,陆军便由渤海湾登陆,实施直隶平原决战;如海上决战胜负未分,则以舰队控制**海峡,协助陆军主力占领整个**;如舰队决战失败,制海权归于中国,则以陆军主力实行本土防御,海军守卫本土沿海。并以争取实现第一案为基本战略方针。
中国方面,战前则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
由于统治集团主战、主和意见分歧,相互掣肘,事先既未组成专门的作战指挥机构,更无统筹全局的战略指导,一开始寄希望于俄、英等国的“调停”,继而则在海陆战端已启的情况下仓促宣战,并命令北洋大臣李鸿章“严饬派出各军,迅速进剿”,沿江、沿海“遇有倭人轮船驶入各口,即行迎头痛击,悉数歼除”。
清廷实际上是实行海守陆攻的作战方针,从战略规划方面,日本就已经拔了头筹。
从海战方面来讲,在近代战争中,掌握制海权非常重要。
所谓制海权,简单地说就是能使自己一方在一定的海域自由航行、而使敌方不能自由航行。
能否掌握制海权取决于海军的实力和正确的战略,甲午战争的制海权主要指黄海海域,黄海关系到三个半岛,即**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海上交通,所以黄海的制海权至关重要。
甲午战争的主战场在**、中国一侧,日军属于跨海作战,补给线很长,必须从海上运输。
中国虽是内线作战,但扰乱和切断敌军的海上交通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措施,因此,集中海军主力,寻找有利时机主动出击,必要时进行决战,对敌方海军形成遏制,不但是必要的,当时也有这个力量和可能的,如果战略正确,指挥得当,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胜利,收到很大的效果。
兵力劣势
在双方争取制海权的黄海海战中,清军以劣势兵力(清军3000吨以上军舰两艘,3000吨以下军舰10艘,日军3000吨以上军舰8艘,3000吨以下军舰4艘)迎击日军。
受限于军舰制造时的技术条件,北洋军舰有效射击距离不超过3000米,而装备了新式测距仪的日本军舰吉野,有效射程可以达到5000米,日军还装备了新式的速射炮。
北洋各舰设计时,由于火炮威力不足,所以强调舰首对敌,依靠撞角撞击敌舰,火炮布局以发挥正面对敌火力为主。
但舰首对敌的横阵不利于机动。加之北洋水师各舰舰龄较长,配备的蒸汽发动机马力不足,养护情况不佳,故舰队平均航速仅有10。2节,而日本舰队主力舰较为新式,采用方便机动的纵队更适合发挥火力,速度较快,实战中日本舰队机动能力也强于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陷入打、打不过,走、走不掉的困境,在实战中被各个击破。
海战中,北洋水师沉没的致远、经远、超勇、扬威4舰几乎都是被由吉野、浪速、秋津洲等4艘高射速、高航速的新式快舰组成的,日方第一游击队击沉或重创沉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