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枭慨然长叹。
“如今已是九月,很快,冬天就要来了。”
“也不知今年冬天会有多少乞丐冻饿而死。”
“明年、后年,又会有多少人被冻饿而死。”
“待到万亩大屯田成功,还有多少名第一批参与进来的乞丐能够看到丰收的美景。”
“他们,难啊!”
说话间,祝枭目光看向王二五。
一双眼中,蕴含着满溢的悲悯与叹息。
朱棣陷入沉默。
保境安民,是皇帝与皇子们的职责。
但现在,一名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在为了这些吃不饱饭的人而卖力奔走。
但他身为王爷,却无能为力。
这种感觉,让朱棣很不好受!
朱棣声音低沉的开口。
“非是本王不愿。”
“以你的聪慧不难猜出,以本王的身份,不能参与进你们的计划之中。”
“否则,恐遭人提防!”
没有权利插手,只是托词。
这才是朱棣不愿伸出援手的核心原因!
旁人看不到万亩大屯田计划的详情。
他们只会觉得是朱棣在花钱,给这些人买田生活。
身为一个戎守边境的王爷,却施恩于乞丐,收揽民心。
谁能保证朱棣不是在蓄养死士?
即便这个可能性很小很小。
但身处高位,谁会让自己身上平白担上一个本可以不存在的隐患?
祝枭讶异的看着朱棣。
他没想到,朱棣竟然会把实情说出。
但随即祝枭又为之了然。
即便朱棣未来会成为永乐大帝。
但现在的朱棣,却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郎而已!
祝枭当即道:“我等不需要王爷给予钱财。”
“草民只希望王爷能给予我们一些恩赐的福泽。”
朱棣微微皱眉。
“具体是什么?”
祝枭果断的说:“免税!”
“前三年免税,第四、五年半税。”
“五年之后,我等会正常缴纳税款。”
朱棣目露错愕。
并不是因为祝枭要的太多了。
而是因为祝枭要的实在是太少了!
“前五年免税?”
“按照你们的计划,前五年你们根本没有多少田产。”
“即便是第五年,你们也仅仅需要缴纳80两左右的银子。”
“若按半税缴纳,也仅能节省40两的银子而已。”
“这还是丰年的税赋,若是平年,还能再少一些。”
算出具体数额后,朱棣乐了。
“就为了40两的银子,值得你跟本王开口?”
祝枭认真的说:“值得!”
“五年下来,拢共能减免一百两左右的现银。”
“万亩大屯田,难就难在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