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很忐忑,他说的这些话,不仅是王钦若希望他说的,同样也是刘娥希望他说的。
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中庸智者,总能找到多方势力的平衡点。
然后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恰当的选择。
维持朝局稳定,平息刘娥赵祯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个救火先锋!
刘娥和赵祯之间,有时候就得需要一个这样的良师益友!
但是他不知道,赵祯能否听得进去。
大宋皇宫是个漏风的帘子,八大王半夜进宫,赵祯惊怒晕厥,早已经被他们打探到了。
所以王钦若等人,心里明白。
当年宫闱那件旧事,赵祯应该是知道了。
实际上,只要是真宗朝堂的老人,都知道那个事。
毕竟真宗的皇宫并不比现在的严密多少。
最后知道的,的确是赵祯这个尊贵的当事人。
能够忍在心里,没有挑破这个泡,已经让朝臣们,高看了他一眼。
趁机召回寇准李迪,更是神来之笔。
至于练武?
这个宰相们确实没看懂,姑且当做真的萌发了兴趣吧。
“多谢先生指教,祯受教了!
只是武英殿与寇准李迪之事,都涉及朕的文武学业,也希望两府宰执,多多上心!”
赵祯听进了建议,这段时间不折腾了。
但是也提出了条件,他的两个事情,必须办团圆了。
“官家学业,关乎社稷,两府定然不敢怠慢。”
做皇帝的想要个好老师有什么过错。
做学生的想参加个兴趣班有什么过错。
或许他们知道,赵祯的学习,也有拉拢班底的目的。
但是寇准李迪在刘娥的眼皮子底下,一个还久病难愈,还回不到中枢,又能帮赵祯的势力发展多大呢。
随后的课程,赵祯没用再兴波澜,老老实实的上课了。
晏殊讲学的确不凡,枯燥的《论语》,深奥的《易经》,都能结合历史案例,深入浅出的剖析。
听到后面,赵祯也乐在其中。
晏殊教的也省心,他甚至怀疑官家是不是偷偷努力了,很多地方一点就通。
这边还没有下课,但是课堂上的对话,就已经传出去了。
慈元宫中,刘娥听了郭槐的汇报后,蹙额想了一下,便吩咐道。
“让王相公尽快拟定召回寇准和李迪,为官家授课的诏书吧,另外从太医院派一名太医随行雷州,就算真的不行了,也尽量让官家见上一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