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体已定,废除分封,采取郡县制。
如何处理六国百姓,也有了一个思路,但是怎么能妥善的处理,这个也非常的重要。
原本嬴政是准备把这些人,分批的去修长城,修驰道,修陵园,现在看起来不能那么做了。
如果能妥善的处理好六国百姓,那么就不用留置更多的将士留守中原,来防备妄图复国的六国贵族,那么可以分出更多的将士去北方,抵抗匈奴,那么修长城也不在这一时了。
嬴政问道:“先生,请问,可有良策安排六国百姓?”
陆离说道;“你有读过孟子的著作吗?”
嬴政点了点头:“有了解过。”
对于孟子的提倡的仁,义,善,嬴政当然了解过,但是对于治国之道,嬴政并不是很认同。
孟子的思想,他反对实行霸道,即用兼并战争去征服别的国家,而应该行仁政,争取民心的归附,以不战而服,也即他所说的仁者无敌,实行王道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如果仁义善能称霸诸侯国,问鼎中原,最后夺取天下,六国也不会被大秦的铁骑给击败了。
但是孟子的这个思想确实可行,具体在于当权者如何实施。
就像后世的某个大国一样,天天宣传自己的国家有多么的民主,有多么的自由,有多么的平等。
然后一大批的人才跑到那里去不愿意回来,这就是孟子所提及的仁政,民心归附,不战而服。
嬴政信仰的是法家,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有禁止不可为。
定制相应的律法,可以富国强兵,还可以达到一个强有力的统治。
但是过于严苛的法律会造成很严重的反效果。
法家强调的是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交给律法来判。
陆离走到旁边的书架上,从上面拿了一本《孟子》,还有一本《韩非子》,然后放到了桌子上面。
看着桌子上面的这两本书,嬴政有点尴尬,上面的字,自己一个字都不认识。
陆离指着这两本书说道:“治国之道,并非选其一,而是在于融合,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孟子》的仁政思想,是在国家遭受到攻击破败,重新建立后最好的治国之道之一。”
“国家经历战乱,百姓流离失所,衣不裹体,食不果腹,最好的办法便是仁政,省刑法,薄税敛,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
“如果用法家的道义去做的,那些经历过六国战乱的百姓,大秦和其它六国并无区别,他们对大秦为何要有认同感呢?”
嬴政听完陆离的解释后,产生了一个新的疑问:“先生,您的意思是,要法家和儒家等思想相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