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几个,把驮马牵过去。”
曹操指了几徒隶命令道,然后用刀在粮袋上戳了几道口子。
这几名徒隶听命,木然地牵上驮马,往下面的黄巾营寨缓缓驰去。
徒隶都是些贱籍,贱民的阶级离百姓还差着十万八千里呢。
自然没人管他们的死活。
黄澄澄的粟米洒落了一地,慢慢地蔓延到了黄巾贼寨门前。
曹操这根本就不是在诱敌了。
他就是在故意挑衅。
果然,没过一会,密密麻麻的黄巾贼如蚂蚁一般,
开始源源不断地从各个营帐涌出,朝曹操的方向奔来。
“哈哈哈,允诚你看,他们果然出来了!”
“上马!”
曹操一声令下,骑军和徒隶们都骑上了马。
八百步军紧随徒隶身后,防止徒隶落单逃跑,驱赶着徒隶往预设的合击点小跑而去。
为了保存战马马力,曹军这二十里路是牵着战马走来的,现在也依然只是小跑而行。
往回小跑了仅仅二里路,驮马便失去了马力,速度慢了下来,有些甚至已经走不动了。
而黄巾贼此时离曹操有五百步左右的距离。
“没有马力的驮马,徒隶下马牵行!”
“走不动的驮马丢下,徒隶卸下粮草负行!”
徒隶在身后步军的提刀帮助下一一听令。
又继续往回小跑了二里,途中不断有驮马倒地,也不断有徒隶卸下粮草负行。
而速度过慢的徒隶自然就被抛弃在了曹军身后,有些已经被黄巾贼追上了。
“没有马力的驮马,徒隶下马牵行!”
“走不动的驮马丢下,徒隶卸下粮草负行!”
曹操重复之前的命令。
黄巾贼此时离曹操有四百步左右的距离。
曹军继续驱赶着驼马和徒隶继续走。
他需要始终与黄巾贼保持一个若即若离的距离。
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
一是勾引黄巾贼持续追击。
二是能延长黄巾贼的追击距离,让他们进入自己的设好的包围圈。
三就是此举最主要的目的——
黄巾贼势必会想办法牵走这些已经走不动路的驽马,最后背着粮草慢慢回营。
而到时候自己的包围圈形成,这些牵马、背粮草、被徒隶迟滞的黄巾贼,只有死路一条。
埋伏之所以总能以少胜多,便是因为不结阵的军队,在结阵冲杀的对手面前永远没有战斗力可言。
所以诱敌深入的精髓往往并不在于深入,而在于让敌人失去阵势。
这是曹操最擅长的一套战法,屡试不爽。
尤其是对黄巾贼黑山贼这些根本就没有军纪可言的叛军,成果最为显著。
之前故渎一战,便也用了这套战法。
成功地把黑山贼的前军引到了冰面上,也成功地让他们误判了曹军预设的埋伏地点。
曹军一路重复这样的举动,一直往回走了十里左右。
现在,已经到了他们预设的合围点。
所有的驮马、徒隶和粮草都消耗完了。
黄巾贼还在紧追不舍,距离他们有五百步。
曹操看了看天上的太阳,已经过了未时了。
他们的七千步军,一千骑军此时应该已经在按计划,组成包围圈赶过来了。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自己做诱饵,等黄巾贼和他接阵。
然后再等待自己的大军左右合围,直击黄巾贼的侧翼。
这便是所谓的“以正合,以奇胜”了。
只要两军接阵,即使你看见我从侧面来了,你也跑不了了。
“步军结阵!”
曹操一声令下,旗兵令旗挥起。
八百步兵顷刻间便结了一个密集的长枪空心方阵。
四百骑兵也策马走到方阵两翼,结阵伺机而动。
很快,黄巾贼冲到了曹操军阵前。
两军开始接阵。
曹操看着这些面黄肌瘦,又无弓矢甲胄加身的黄巾贼,胜券在握。
“优势在我。”
曹操对身侧的鲍信笑言道。
———————————————————————
【魏书曰:太祖以贼恃胜而骄,欲设奇兵挑击之於寿张。先与信出行战地,后步军未至,而卒与贼遇,遂接战。信殊战死,以救太祖,太祖仅得溃围而出,信遂没,时年四十一。——《三国志鲍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