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武阳城南门,曹军大营外。
陈宫、鲍信、张邈、袁遗、王肱、万潜等等一众官吏,皆朝曹操躬身一拜。
“济北二千石,鲍信,”
“陈留二千石,张邈,”
“山阳二千石,袁遗,”
……
“恭迎曹使君牧我兖州!”
众人异口同声。
曹操见状,胸中豪迈之情顿生。
他曹操,终于迎来了这一日。
这一日,比他预想的提早了太多。
“诸位同僚万勿行此大礼,”
曹操逐一将众人扶起,然后对众人深作一揖,比众人先前躬得更深。
“操不才,赖诸位抬爱,方能忝居此位。”
“此番拔军东去,操必不负众望,将黄巾贼众逐出兖州,以安生民!”
曹操大军拔军,开往城东三十里外的仓亭渡。
张邈回头看着曹操一眼望不到头的骑兵队伍,再看看自己的二百骑,顿时眼热起来。
傍晚,军至仓亭渡,大军下营。
刘楚率六百骑相迎。
故渎之战后,刘楚便领着自己的人马到城外训练以及安顿救济诸县百姓,拢共聚集了三千多人。
在刘楚和荀彧的请求下,曹操拨了一部分粮草给这些百姓。
刘楚和荀彧二人也都各自出资买了点粮食和农具,
这两个月以来,刘楚一直跟这三千百姓在一起,一边帮忙春耕,一边以《练兵实纪》之法操练骑卒,已稍有成效。
此时春耕已经结束,百姓也安顿了下来,开始种麻种桑。
他们应该勉强能撑过今年了。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身体力行,刘楚也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民间疾苦和生产力落后。
现在的百姓耕一亩地,所种出来的粮食多者不过三石,少者二石一石的也不少见。
也就是说一亩良田最多只能种出三石,90公斤左右的粮食。
膏腴之地其实可以出五石左右的粮,但已经全部被世家大族和豪右占去了。
一个五口之家,有三个劳动力的话,一年能耕三十亩地便已经是极限。
所以一年辛苦耕作,最多也不到3000公斤的粮食。
出米率70%,分到个人头上,便是每人420公斤,一天不到1.2公斤。
这是不遇到旱涝,蝗螟,没有任何税收与豪强、游侠盘剥的情况。
他们还要油盐、穿衣、看病、丧葬等用度。
而有三十亩地可耕,已经是富农之家。
大多数百姓家有十亩地都已经不错了。
而且还有更多的百姓已经完全失去了田地,沦为了豪门和世家的徒附。
刘楚当初自然想到了曹操后来的屯田之策。
屯田之策不是曹操发明,而是古来有之。
汉宣帝时,赵充国献策,发配流民囚犯屯田戍边,以及军屯垦荒。
按照此策实施民屯,要分掉驻屯的流民囚犯六成乃至八成的粮食。
这是会极大程度上引发民怨的。
不顾被杀头的风险逃戍者往往十之二三。
得知所有这些后,刘楚本来打算献屯田之策的念头便打消了。
因为即使曹操只分五成至六成的粮食,
百姓在屯田之策下,每日食粮,实际上恐怕连半斤都达不到。
而成年人一天正常的口粮是要两斤左右的。
屯田确实给曹操带来了大量的粮草。
但在生产力不能提高的情况下,就是对百姓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剥削。
前世课本上“生产力落后”这几个苍白无力的字眼,
落在这个时代的百姓身上,就是一座永远逾越不了的大山。
这两个月来,刘楚已经按照《土法制化肥》上的一种制肥之法,制出了氨水。
如果真如书上所言,那么此法制出的氨水能达到人畜粪肥的十倍效能以上,
能够提高亩产达五至六成之多。
若确实能大幅度提高亩产的话,那时屯田之策再提出来,就真的是利国利民之事了。
刘楚自然也向曹操献上了此制氨之法,但曹操却并不敢轻易接纳。
最后只答应在刘楚救济的三千人和发干县仅剩的五千余户百姓中试行。
这是关乎人民生计和军粮用度的大事。
没有经过试验,曹操不敢轻易尝试。
刘楚也能理解曹操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