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精神的不归路:消亡于二战正义的烈焰
草长莺飞、樱花漫舞。如烟花绚烂绽放的樱花,其缤纷剔透的花瓣下,隐喻着大和民族怎样意味深长的花语?它与神秘的武士道精神又有着怎样剪不断理还乱的渊源?近年来风行一时的《武士道》、《菊与刀》、《叶隐闻书》等著作,都曾经就相关问题论说过,本刊此番推出的这组文章,不迂回不缠绕,让历史在沉积的最深处发轫。--开宗明义,要讲就直奔与日本国花一样隐忍的武士道。
樱花,盛放之际亦是凋零之时。武士道精神既自比樱花,终究逃不出盛极而衰的命运。
在历经近1000年的岁月中,武士道宛如巨蛇般不断蜕化、成长,最终成为近代日本军队的精神支柱,而当日本进入军人政治的时代,武士道自然也不由自主地成为了主流思想。
随着日本明治天皇谢世,其子大正天皇登基,日本进入了大正时代。大正天皇,年少时曾罹患过脑炎,长大后便时常犯迷糊,据说还曾在议会开会时引吭高歌,搞得议员们不知所措。但越是这样迷糊的人对日本往往越是大幸,大正时代,日本**政治发展迅速,这多少和大正天皇才气不及明治天皇有关。由于多种政治势力角力,日本政坛出现了相对开放的新局面。而这一时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前所未见的繁荣,日本民众饱暖后开始关心政治。一时间妇女当政、普选代表等大量的新鲜事物,出现在日本政坛上,**意识开始加强,这些都对军人当政构成了极大的挑战。
1923年9月1日,举世震惊的关东大地震爆发,震中就在东京附近,地震造成了极大的人员、财物损失。此时,正值日本换届选举之际,刚当选的海军大将山本权兵卫,急命陆军实施戒严,抽调陆海军救灾。灾后重建自然需要大量资金,而日本经济却偏偏疲软,日本政客们过于相信传统的经济理论,处理经济危机严重失当,直接导致日本经济滑坡,日本人民对于政治家治国极端不信任,开始怀念昔日对外扩张时期的"美好生活",幻想军人治国可以挽救日本,军国主义至此在日本泛滥开去。
日本陆军在20世纪20年代经历了大规模裁军,曾经把持军队的长州派势力,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军官下岗。这批昔日威风的军爷们,成为普通民众眼中的蛀虫,地位一落千丈。陆军内部大批军官对这一现状不满,尤其是中下级军官,逐渐划分为:代表极端法西斯势力的"皇道派",与代表渐进式对外扩张的"统制派"。总体而言,皇道派主要是尉官等下层军官,鼓吹"皇道精神"是"战无不胜的精神原子弹"。但极具讽刺意味的是,裕仁天皇本人对皇道派极端反感,反倒是天皇有野心的弟弟雍仁亲王,对这群愤青们很感兴趣。裕仁天皇本人更喜欢自己一手提拔起来的统制派,早在裕仁是皇太子时,就和日后统制派干将永田铁山、石原莞尔、东条英机、山下奉文等人交往甚密,并通过大裁军成功地将统制派的骨干们安插进军队。统制派成员比皇道派老练得多,双方几轮交锋,皇道派的主力们纷纷落马。统制派正当意气风发之际,皇道派却展开了一场绝地反攻。
1936年2月26日,日本陆军皇道派分子在大雪纷飞的深夜,刺杀了数位日本政界要员,一夜血雨腥风过后,武装分子占领了陆军省,兵围国会议事堂,打出尊王讨奸的大旗,自称为昭和维新,"尊王"口号很有意思,这些兵变分子试图刺杀裕仁天皇,拥立裕仁的弟弟雍仁亲王--好一个皇道救国。裕仁在叛乱发生后立命讨伐,甚至准备亲征叛军。二战后,裕仁自然要和雍仁算账,上世纪50年代,雍仁不明不白地死去。
3天后,这些新时代的"维新"分子交出武器,各回各家。Government处死了20名皇道派分子,随之在军队上层清除了所有皇道派军官,将皇道派势力一举铲除,统制派在军中大权独揽,新上任的首相广田弘毅也属法西斯分子,结果是"2?26兵变"在事实上成功了,皇道派分子将国家法西斯化、军部**的两大目标全都实现。日本终于滑向了灾难的深渊。
武士道在日本法西斯化的过程中,可谓居功至伟。日本全体民众,都被裹进了一种极端浮躁、狂傲的氛围里。而日本政党政治又有种种不尽如人意的事情,日本很多"热血"青年们,将法西斯**视为拯救日本的唯一途径。而武士道中武士至上的原则与法西斯理论中军事**不谋而合,于是武士道就成为"日本特色法西斯主义"的理论温床。日本就此借着武士道的东风,走上了对外扩张之路。
不归之路
日军自建立始,即奉行严格的论资排辈提拔制度。到了昭和时期,大量有新思维的年轻军官,被这种提拔制度压得喘不过气来,军队高层却被一些充满了守旧思维的老家伙把持,军队内部暮霭沉沉。一些年轻军官为了实践自己的理想,更为了自己的仕途,开始不理会上层命令擅自行动。而军内的一些高级军官对此不以为意,大加纵容。这种特殊的现象被称为"下克上"。
这种下克上的风气弥漫在日本军队内部,终于导致了1931年9月18日石原莞尔等人的"独走"。表面上看,日本进据东三省保有了一个极佳的前进基地,同时进占东三省富饶的资源。但事实上,日本在国际上陷入了极大的被动,美国开始警惕地注视着这个东亚岛国,并开始编织包围网;蒋介石痛失东三省之际,下定了抗日的决心;苏联察觉到日本的野心后,开始对中国实施军事援助。实际上,日本已被3个方向包围。同时,日本自身是一个岛国,大量资源需要进口,而当时日本主要的贸易对象就是美国,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对付日本主要的手段也是贸易,其中有两项战略资源是日本将战争维系下去的关键,一是废钢铁,二是石油。出于对日本野心的恐惧,美国屡屡限制对日石油出口。极为有意思的是,日本军队内部不去思考为什么会导致战略态势的被动,反而开始考虑侵占婆罗州油田,来"一劳永逸"的解决石油问题。并且还幻想能够搭上德国的顺风车,在德国占领荷兰等国后,以德国盟友的身份进占这些国家在亚洲的殖民地,还希望美国能承认这一既成事实,不要干扰他的大东亚美梦。事实证明,这只是日本的一厢情愿。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日本自以为倾全力一击就可击败虚弱的中国,但凶残的日本侵略者蹂躏了中华大地,却摧毁不了中国人民铁一般的意志。苏联等国开始对华援助,希望中国能够拖住日本侵略的步伐。日本被庞大的中国拖入了战争泥潭,美国不能坐视日本独霸太平洋,开始严格限制石油和废钢铁的出口,强逼日本停止扩张的步伐,当日美谈判破裂之际,美国终于禁止对日本输出石油,而日本国内的石油储量仅剩一年半所用。绝望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将希望全部寄托在战争上,1941年12月1日,山本五十六率联合舰队出动,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日开战,日本终于走向了不归之路。
平心而论,武士道在日本走向战争的道路上的确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日本走向战争的主要原因是军国主义。武士道其实是被军国主义所利用,真正可怕的其实是军国主义恶魔,武士道只是其傀儡,军国主义分子们编造了大批谎言,令日本社会沉浸在妄自尊大的民族情绪中,最终命系战争的悬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