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日晚上6时,团长又把王指导员找去,让他再派人去江面上察看,而且要求一直要察看到江对岸。临走时团长又嘱咐道:“离总攻只有两天了,任务紧迫,一定要察看清楚。”
这次探江任务又交给了石绍清。他找了一根木棍,棍头上绑上棉花。身上披了一条白单子,背着冲锋枪,向同志们挥挥手便出发了。
王殿奎组织了一个带三支自动步枪的战斗小组,在北岸掩护他。一直看着他身上飘动的伪装布,消逝在江面的昏暗中才离去。
时间一秒一分地过去,对岸敌人不时打一梭子机枪或一发炮弹。突然,一发炮弹落在正前方的江当中,是不是敌人发现了目标,同志们都替石绍清担心。
一个小时过去了,还不见石绍清回来,王指导员转来转去的有点着急了!准备再派两个人去看看。这时,前方100多公尺的沙滩上,显出一个模糊的人影。大家这才松了口气。
果然是石绍清回来了。他说江面没问题,他特意到炮弹炸开的冰洞,用手量了冰的厚度,新结冻的地段也有半尺厚,不用说走人没问题,就是大炮也过得去。
“太好了!”侦察员们乐得简直要跳起来。也有人间道:“你到南岸去了吗?”石绍清摸摸口袋,拿出3个信管说:“这是我在南岸起的地雷信管,怕同志们等得着急,只起了3个。”
“好!”王指导员表扬了石绍清同志,并立刻向团长报告了探江情况。李团长几天来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天然的障碍,自然地消除了!
三五五团担任师的左翼主攻任务,在西起峨嵋里东至麻心里500公尺的正面上,突破敌人防线,并向纵深发展。
李冠智团长带领3个营长和突击连的连长进行现地侦察。他们趁着未散的晓雾,披着白色的防空布,沿着人民军坚守三八线时挖的交通沟,向一座百十公尺的山峦走去。登上山顶,便可嘹望对岸敌人纵深。紧靠江边是陡崖,沿江起伏,足有一两丈高。
崖下的河滩上设有3道铁丝网,还有半公尺高的绊马索横在路口,肯定还有布雷区,在铁丝网的后面有坟堆似的地堡群,还有单人掩体和交通壕连接成环形的防御阵地,这就是敌人大肆吹嘘的“生命线”、“铜墙铁壁”。指战员们在现场校对着侦察员的报告材料,明确区分了各自的任务。现地完成了突破敌人沿江防线的部署。
各连都忙着准备突破敌阵的各种器材。破坏敌人铁丝网的斧子、铡刀、铁钩子……为了防滑,战士们在鞋上绑了草绳子,还准备了一些铺在冰面上的草袋子……指战员们想得非常周到细致。充分发挥了军事**,大家出主意,方方面面都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