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冲过三八线(1)
根据“联司”命令,四十军在右纵队**,左邻为三十八军,右邻为三十九军,于东起高滩,西至外峨嵋里的9公里地段,向伪一师和六师的防御阵地实施突破,而后向东豆川方向发起进攻,争取歼灭伪六师。
四十军由北向南突击的**轴线为涟川至汉城的公路和铁路两侧,正是敌军重点防御地段,临津江横卧其间,形成天然障碍,地形对我不利,易守难攻,加上敌人预设坚固工事和火力,更增加了我军突破敌阵的艰巨性。
军长温玉成、政委袁升平决定以一一八师为左翼配属炮兵二十九团在楠溪里、高滩地段实施突破,而后向哨城里东豆川发起进攻;一一九师为右翼,配属军炮兵四十二团在峨嵋里、月谷地段实施突破,而后向平波里、东豆川发起进攻;一二○师为军预备队。12月27日,第一梯队两个师师长带领突击团的干部队看地形,划分任务、选择突破口,积极进行战前准备。
临津江江湾两岸,为断续的天然陡壁,高约10公尺左右。峨嵋里至狮村地段,北岸高于南岸,便于我军观察和布置火力。但南岸的纵深,又是北低南高,便于敌人组织防御。
各团隐蔽地进入江北岸阵地,第一项准备就是探明江流的情况。
一一九师三五五团李冠智团长是一位精心细致的指挥员,什么事都要求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允许“也许”“可能”“大约”这些字眼在下属干部口中出现。他站在高处看到临津江靠近两岸的江水都结了冰,冰上积满尺把厚的白雪。可是江心却还有一道滚滚的黑流。这对于突破敌人江防妨碍极大。它不仅要给部队带来寒冷和痛苦,还将迟滞突击速度,影响战斗行动。李团长让侦察排派一个侦察员到江面上去把冰层和水流的情况摸清楚。
任务刚一传达,侦察员石绍清便主动要求去探江。指导员王殿奎同意他去。
石绍清反穿着棉衣棉裤,用白毛巾罩上棉帽,趁着夜色出发了。不到八点钟便回来向指导员报告情况。“临津江靠两岸都结了冰,只有江心5公尺多宽还没有封冻。水面上漂着大小冰块,互相碰撞,像弹琴似的叮当作响。”
“你下水了吗?”王指导员问他。站在旁边的侦察员们都惊奇地望着他的脸。
“下去了。”石绍清不以为然地说:“脱去下衣,脚一粘水,就凉得使我抽了两口长气。坐在冰上往水里一出溜,水一下就没到肚脐眼儿;激得简直喘不过气儿来。江底的石子很光滑,再加上水流很急,我差点没摔到水里。冰块也像刀子似的刺着大腿,好在一会儿就失去知觉,也不知道痛了!”说着他挽起棉裤腿,腿已经冻得发青,冰碴划破的一条条小口子正在流着血。
听到这里,同志们都瞠目结舌,摇起头来。
江水没有完全封冻,对我军突破敌人防线,的确是一大难题。但是这次毕竟不像强渡清川江那样急迫仓促,干部战士们都动脑筋想办法。有的提出要用雨布缝水裤,有的要做长梯搭浮桥。可是过了两天,江中的黑流不见了,两岸的冰面连接在一起,平展展的像镜面似的,大家都又惊又喜,只是不知新结的冰面能否经得住人。如果撑不住人,突破时碎裂开来,反而更危险更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