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抗美援朝志愿军英雄传 > 18、116师担负突破临津江的任务。

18、116师担负突破临津江的任务。

18、116师担负突破临津江的任务。

根据志司作战计划,西集团中的志愿军39军担负着从元堂里到石湖一线突破临津江的任务。

12月18日,39军抵达临津江北集结地点,12月25日,39军召开党委会研究部署突破临津江的战斗方案。

参加会议的军、师领导有:军长吴信泉、政委徐斌洲、副军长谭友林、副政委李雪三、参谋长沈启贤、115师师长王良太、政委沈铁兵、116师师长汪、政委石瑛、117师师长张竭诚、政委李少元。

39军原计划是以116师和117师各配属一个炮兵团,实施并肩突破。

但在讨论中,116师师长**提出军突破地段的临津江两岸地形狭窄,不利于大兵团展开,主动建议由116师单独担负主攻突破任务,而以117师为二梯队,在116师突破临津江防线后投入战斗,加强向纵深攻击的力量。

除地形原因外,**还指出116师最先到达临津江北岸,对敌情和地形已有所了解;

当面韩军第1师在第一次战役中是116师的手下败将,116师曾消灭该师第12团和第15团大部,116师熟悉敌人的战术,完全可以担负起单独突破的重任。

39军随即批准这一建议,并决定将2个炮兵团全部配属给116师,以加强突击火力。

客观的说,此时的116师经过连续行军作战,实力较颠峰状态有所削弱:全师平均减员28%,其中步兵团减员30—38%。

虽然在平壤经过短期休整,对人员、物资进行了调整补充,但物资方面尚未得到上级补充,主要靠取之于敌和就地筹措。

尽管在第二次战役中116师缴获的武器弹药较多,但部队枪支型号繁杂,有日式、美式和苏式等,不便于供应弹药。

因此116师只能把使用同一种弹药的枪支适当地集中在一个单位,同时把较好的枪支集中配给346团、347团的主攻营、连,并尽量补足弹药,加强其火力。

临津江战斗时该师及加强部队总兵力为9840人,各种火炮86门,防坦克武器33门。

后勤方面鉴于运力薄弱,为了多带粮食弹药,部队出发前进行了轻装,把背包等暂时不用的物资,全部留在平壤。师、团成立了留守处,营、连指定了留守人员。

部队于12月20日到达高浪浦地区集结前,粮食、弹药等主要作战物资均保持运行量。

在兵力占微弱优势,火力处于绝对劣势(这一阶段韩国军队师一级火炮装备总数大致在150门左右,还应考虑到美军配属火炮及韩军随时可以得到美军航空兵支援)、敌人情报搜集手段又处于优势的情况下,迅速进行战役集结并跨江突击敌坚固设防阵地,对于任何一支军队来说,都不是件轻松的任务。

何况志愿军又是在连续进行两次战役进攻之后,困难可想而知。

19、战前侦查

12月11日,39军军长吴信泉命令116师师长汪,派348团提前两天,从平壤出发到九化里以南地区,执行突破临津江的战斗侦察任务。

汪遂加强给348团山炮、工兵、侦察各一个连组成先遣团,由师参谋长薛剑强带队。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