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美国军事历史学家讲述长津湖血战(3)
三、死撑待援
在一番搜寻之后,上校MacLean毫无踪迹,Faith中校担起了指挥责任,将所有剩余人员组成了一个特遣队。
下午,Faith和其他军官组织起一个600X2000码的环形防御圈。这个防御圈像是一个略带斜坡的口袋的底点,非常易受攻击。
除了湖边,Faith特遣队的周围都是被中国人占领的高地。防线内部,在几个土丘、道路的护堤上和单轨铁路边设立了火力点。
防线内还有几所破烂的民房。地面有许多中国人的尸体,有一人穿着还没取下检验标签的美国新夹克。
口粮几乎已经耗尽。弹药和汽油补给不足。人们都被冻僵了。甚至那些个别保有睡袋的人也不敢睡觉,深怕被冻死。
人们必须不时活动腿脚以保持血液循环。自动武器必须每十五到三十分钟试射一下来保持可以使用的状态。
有三个有利因素支撑着人们的希望。
首先,10月29日(译注:原文如此,应为11月29日)下午开始了空投。
第一份空投落在高地上,必须经过战斗才能得到。他们抢回了大部分物品,还俘获了几个试图夺取空投物品的中国人。第二次空投全部落在防线西南部的中国人的地盘上。第三次空投完全成功。一份空投是食品,另一份是弹药。
第二个因素是海军的战术空军支援,飞机不停地在敌人上空投掷凝固汽油弹、发射火箭和用机枪扫射。
从11月29日到30日,黑色的“海盗式”甚至在夜晚也利用明亮月光进行空袭。飞行员稍后报告说,敌人是如此的密集,他们可以在防御圈外围的任何地方投下炸弹杀伤敌人。
11月28日,57火炮营A连。昨晚曾被中国士兵攻破阵地,前景可看到在睡袋中被打死的美国士兵。
第三个因素是希望友军的部队能从南方突破中国人的包围解救自己。
有人说第7师的助理师长Hodes将军已经组成了一个特遣队,正试图与他们会合。
事实确实如此。当知道已被包围时,上校MacLean在昨天(11月28日)就发出了求救呼号。
在给第10军的报告里,他要求自己在咸兴待命的第2营立即北上,即使要打通血路,也在所不辞。
尽管军部对MacLean的求援没有立即作出反应,但确实在位于下碣隅里北面大约有到MacLean特遣队三分之一路程的一个叫后浦的小木材镇调集了几个小部队组织成一个特遣队。
在Hodes将军的率领下,11月28日上午特遣队开始向北进发。但是刚出小镇不久就遭到强大敌人的阻击,不得不后撤。
这时,31团第2营第正在待命令。28日下午,军部命令其在从咸兴到下碣隅里的三分之一距离处的Majon—dong建立封锁线。
他们将乘火车前行,卡车则沿公路前往。稍晚,军部又改变了命令。要2营第二天早上乘火车前往Majon—dong,然后从那里乘军部提供的卡车北上去援助上校MacLean。
2营按时到达Majon—dong,在那里呆了一整天等候军部的卡车,可一辆车也没来。
当2营的自己交易到达的时候,如开始的计划部份用来在村庄中建立一个障碍,第自己的卡车到达时,按照早先建立封锁线的命令,第10军命令他们离开公路。
由于第10军司令部的混乱,即使在军部的卡车没有到达的情况下,也不准2营动用自己的卡车。
整整两天时间就这样白白的耗过去了,救援MacLean上校的行动没有丝毫进展。
正是在第2营困在Majon—dong的那段时间里,上校MacLean在敌人的封锁线前失踪了。
11月30日一早,救援营终于出发了。刚走到距下碣隅里还有一半路程的时候,就遭到了敌人的袭击,直到第二天上午才到达古土里。
这时,下碣隅里到咸兴之间道路已经受到敌人的威胁,军部不得不使用第2营来保护整个军的撤退路线,因此2营被命令留驻古土里。
11月29日夜间,下碣隅里以北十英里处,Faith中校的特遣队打退了敌人的骚扰性袭击。
中国人重点进攻了两条道路在环形防线上的进入点,他们攻占了一个75mm无后座力炮阵地,俘获了一些炮手。
当破晓来到时,他们没有发起总攻,防线仍然未被攻破。又是一个寒冷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