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美国作家哀叹云山之战—“最寒冷的冬天”(4)
在营部指挥所附近匆匆建起的防御圈内,身负重伤的吉鲁已经成为事实上的领导。和他在一起的还有彼得森中尉、他的朋友梅奥和理查森。后者虽然不是一名军官,但是在战争初期艰苦卓绝的北进过程中,已经成长为一名具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军士。尽管总部已经不止一次说过援兵就在路上,但是至今仍毫无影踪。那一天,一架美军直升机为了运出部分伤员而试图降落,但因中国人的炮火过于猛烈,在投掷了一些小包医疗用品后,不得不掉头飞走。
防御圈内这些绝望的士兵正面临着双重困境,那就是如何突围以及如何处置伤兵。他们的弹药所剩无几,他们的防线极为薄弱,这里地势平坦、毫无遮挡。敌军的包围圈越缩越紧,现在几乎无人再谈论救援行动了。当天,澳大利亚的飞行员驾驶几架B—26对该地进行了一次空袭,但是天公不作美。还有一次空投补给行动,一架小型侦察机在距离防御圈大约150码开外处投下一个粗呢包裹。但是里面的东西很少,而且也没有他们急需的弹药与吗啡。援军是不会来了。数天前就坚持让8团撤离该地域的盖伊师长曾经派几支队伍前来营救,但是途中却遭到中国军队的痛击,并且切断了他们北上的道路。这是中国某军的一支队伍,他们早就埋伏在此,等候一举歼灭前来营救的美军。约翰逊中校率领的骑1师5团是其中的一支救援分队,他们试图突破敌军的防线,但伤亡惨重,有250名官兵葬身于此。11月3日,眼看救援无望,米尔本军长下令该师撤回。盖伊结束了救援行动,不得不让被困者自生自灭。
当天晚些时候,又有一架侦察机传来信息,要这群被困者尽力脱险。这算不上一种鼓舞,理查森和这里的大多数人早就决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了。夜幕降临以后,中国军队发起了全面进攻。被困的官兵向南方和东南方向道路上一些废弃的美军车辆发射反坦克火箭筒,车辆很快就燃起了熊熊大火。汽车着火后会燃烧相当长一段时间,既能作为己方的信号弹,也能暂时有效地阻止敌军的进攻。然而一夜过去,防御圈内尚有行动能力的美军仍在不断减少。一开始他们还有将近100人,但是现在人数越来越少,弹药也所剩无几。11月4日天亮前,理查森估计,大约还有25人坚持战斗。第二天晚上又是一场硬仗,他们的最后一辆坦克也完蛋了,这里与外界的一切无线电联系都不复存在了,意味着不会再有任何人前来救援。当中国军队集中火力进攻时,他们只剩下最后一挺机枪,而周围美军的尸体却堆积如山。
11月4日一早,理查森、彼得森、梅奥以及其他一些士兵进行巡逻,看看是否还有突围的可能。此时军衔高低已经不再重要,尽管梅奥和彼得森都是军官,但是他们同时也是炮手、前方观察员。而吉鲁也提醒理查森说,尽管他只是一名军士,但很可能是这群人中最有步兵战术经验的人了,因此他必须相信自己的直觉。出发之前,彼得森记得发生了一件令人十分难过的事情。当他爬过一个身负重伤、躺倒在地的无线电话务员身边的时候,这名士兵问道:“彼得森中尉,你要去哪里?”彼得森回答,他们要去看看能不能够突围,然后再来救大家。这名士兵哀求道:“彼得森上尉,请不要丢下我!请不要丢下我!你们不能把我丢在这里!”彼得森看了一眼,知道这名士兵大概活不了几个小时了。“对不起。对不起,我们必须得走出去,才能回来搭救大家。”他一边说着,一边和巡逻队的其他人爬开了。
理查森回来后不得不做出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这里现在大约有150名伤员,在敌人猛烈炮火覆盖下的崇山峻岭当中,他们根本没有突出重围的可能,而且还会让那些尚有行动能力的战士白白牺牲。所有伤员都清楚这一点,但无人希望自己落到中国人手中。理查森回来后,不断有人找到他,哀痛欲绝地请他看在上帝的份上,不要把他们留到中国人的手里,不要眼睁睁地看着他们死去。
那些准备突围的人在下午5点前开始行动。这支将近60人的队伍在河道向南转弯前来到了河床边,但是想要继续前行却十分困难。11月5日一早,他们误打误撞地来到一个中国军队的哨所面前,于是双方交火。现在他们已经暴露了目标,中国军队也知道了他们的具**置。在这支队伍当中,理查森拿着唯一的一把冲锋枪。他让其他人先走,当他觉得自己就要成功突围之时,却被中国人发现并活捉。看来,他不能像东京总部承诺的那样,在圣诞节前回家了。
这次战斗结束后,8团原有的2400人中死伤800余人。时运不济的3营原有的800余人,只有近200人成功突围。迄今为止,这是**战场上美军伤亡最惨重的一次败仗。美军经过4个月的苦战,眼看就要胜利在望时,战场形势却突然逆转。这一结果对于一向战无不胜的美军来说尤其让人感到痛心疾首。中国军队仿佛突然从天而降,转瞬之间就将美军的一个精英师打得溃不成军。在云山战役中,8团死伤过半,还损失了许多先进武器,包括12门榴弹炮、9辆坦克、125辆卡车与数十支无后座力步枪。在中国人发动攻击后的次日,该团发言人对记者的一席话却令人发抖。他说:“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能够代表中国**政府,但是这次战斗就像当年卡斯特在小比格霍恩河遭印第安人袭击一样,完全是一场印第安式的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