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顺大葬后三月,贺兰敏月才到宫中来,她不是来看望姨母和外婆的,她是十分关心姨父的身体。对李治汇报一下母亲逝后,家里的一些情况。李治留她宫中住下,这贺兰敏月也不推辞。
这让武媚娘很是生气,她劝阻李治别留下贺兰敏月。
“皇上。”武媚娘劝说:“留魏国夫人在宫中有失皇家体统。”
“失什么体统了?”李治说:“有臣子上折柬言此事?拿来朕瞧瞧。”武媚娘一时无语。
李治反问对武媚娘:“你还要什么?朕留下魏国夫人与朕说说话都不行了吗?朕是皇上,可不是你的**!”
武媚娘也只好作罢,对这事儿也就先放一放,暂不去理它好了,等过些时日找个事端把贺兰敏月赶出宫。
李弘监国勤政爱民,恤民间疾苦,多次为蒙冤之人申请宽大处理。武媚娘不想宽大那些‘有罪’之臣。可是,李弘的言行深得李治的喜爱。也得众多大臣的拥护。
武媚娘想:这样也好,以后这些人就会忠于弘儿的。就要以后李弘有这样的请求,她都同意。
在这期间李弘发现了两个姐姐,就是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与宣城公主。一直被幽禁在宫中,都快三十了。
李弘知道此事后十分震惊,上书请求母后和父皇允许两位姐姐出嫁,李治准许。
武媚娘这才想起还有两个公主。这些年来她忙于朝中大事和自己的孩子,她把这两个女儿给忘记了。不过她们的用度还是以公主的规格定的,就是不得出她们居住的小院。
武媚娘就请人找好人家,把两个女儿以公主规格嫁了。
在义阳与宣城出嫁前,武媚娘与李治还是召见了她们,对她们说一些父母关心的话。这对义阳和宣城来说,就是假惺惺。武媚娘也不过多的去解释。
在义阳与宣城出阁的那天早上,武媚娘没有去送行,莲儿提了两只鸟笼,里面分别装了两只信鸽。莲儿把两只鸟笼交到两位公主手上:“嫁妆都是以公主的规格备的,娘娘这里还送两只信鸽,你们自己带着吧。皇后娘娘怕两位公主在婆家受气。要是受了气,公主放回信鸽,娘娘会为你们作主的。”
“哼。”宣城把鸟笼扔到地上。憎恨的说:“少来这些假仁假意!”
“妹妹。”义阳拾起鸟笼放回妹妹的手中。对莲儿说:“我们记住了,谢谢姑姑前来送行。”
莲儿说:“要是婆家问起,你们就说是一直养着的,舍不得,就带了过来。”
义阳答:“知道了。”
莲儿送她们上了花轿。她们出了大明宫就没有再回来过。信鸽也没有放回来过。
第二年,姐妹二人都添了子嗣。武媚娘以外婆的身份给两个外孙都送去了厚礼。义阳与宣城都有感恩的话带回来。
这时的李弘开始对母亲有了不满的情绪,只是没有表露出来。李弘上表请收葬大哥陈王李忠的骸骨,也得到父亲李治的同意。
这期间武母杨氏去逝。在她弥留之际,握着武媚娘的手说:“你五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个化缘的道士。你爹请到家里来休息,你着一身男装拿着一把木剑追着你姐姐和哥哥闹。道士看到你对你爹说,是个男娃,要是个女娃可不得了了。你爹问如何的不得了。道士说。要是女娃,那便是帝王之辈。我和你爹也就听听笑笑就过去了。后来你进了宫,又传出了那样的传言,我又想到了道士的话来。后来你去了感业寺。我又不信了。现在你贵为皇后,扶持太子监国。我想,对一介女流之辈。这也许就是道士说的帝王之辈了。媚娘,好好的做一个皇后做个娘,好好的待孩子们。”
“娘,我知道。”武媚娘紧握着母亲的手。杨氏在睡眠中离逝。这年是670年,武母杨氏九十高龄驾鹤西去。
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李治的头疾是越来越严重。李弘监国是常有的事,国事也越来越多,对母亲干政也是越来越不满,加上从小体质就弱,也时常的吃药。有时也感到身体劳累。
时间到了公元674年,春季河南,河北各地旱灾虫灾奏报天天送达长安。
武媚娘逐一的安排好大臣,钱,粮去灾区。这一年在夏收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灾民出逃,老百姓都留在村里生产自救,也很好的治灭了蝗虫,开渠放水。夏粮还是得到了很好的收成。
十二月,武媚娘上表建言十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