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汉国齐肩王 > 第95章 屈己从人反结仇 招安大赦养贼寇

第95章 屈己从人反结仇 招安大赦养贼寇

范秀才点头道:“正是如此啊,在汉国之中身为汉民,天生便低了那些苗人、羝人一等。他们科举有额外名额,犯了小错也没有衙役敢追究,各种差遣、重税也摊派不到他们头上。他们其实是高了汉人一等的。朝庭这些举措原是为了促进民族融合的,但是事实上的效果,大人可想而知。”

我摇头道:“若是要民族融合,便当对汉对苗一视同仁。若是如此汉苗不平等,等于是时刻提醒苗人,他们与汉人是不同的。这样一来,不但苗人不愿意与汉人平等相处,只怕汉人反而争着想当个苗人了。”

范秀才深有同感:“正是如此啊,现在许多汉人为了享受这样的照顾,都恨不得自己是个苗人了。有许多汉人一查自己的族谱,若是查到祖上有人娶了苗女为妻的,无不欣喜若狂,争相将自己的民族改成苗人。在下科考了几次都未能中举,反倒是在下的一名同窗,平时不学无术,编造族谱改了苗族后去科考,居然连进士都中了。对异族的优待已实行了百年,但是异族与汉族的隔阂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剧了。”

我点点头道:“范先生说的这件事,是提醒我要平等待人吧。对人优遇,未必能拉拢对方,反倒是可能令自己人先寒了心。我今天若是放过了那些抢劫杀人的恶徒,只怕那些守着良心,不去杀人放火的人反而觉得不甘心了。凭什么他们抢钱发财了,我老实人反而吃亏,不抢白不抢。”

范秀才赞道:“大人举一反三,英明之极。要争得异族的人心,就当学唐朝。唐初名将李靖曾讲言道‘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充分体现了唐人的民族观。这种开明的民族意识又自然地导致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当然,唐朝统治者不可能真正做到‘爱华夷如一’,但其民族政策之开明则的确堪称历代之冠。天宝之前,唐朝不断出兵征服四境各族,对于这些被征服者,唐朝大多采取安抚政策。如唐太宗征辽东,掳得高句丽百姓一万四千口,本当分赏将士,‘上愍其父子夫妇离散,命有司平其直,悉以钱布赎为民。欢呼之声,三日不息。’此外,唐朝对于非汉族人才也大胆地予以重用。如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黑齿常之、李谨行等都深受重用,有的还成了驸马。但尽管如此,在用人方面唐朝也没有因为对方不是汉人而抬高对方,有意给予以优待啊。若是异族得到特殊优遇,这只会让异族人觉得汉人可欺,觉得自己比汉人高贵,若是这样,异族又岂愿与汉人为伍?”

我笑道:“是范先生说得好,平等待人即可,不要屈己从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还有一个故事是什么?”

范秀才继续说道:“还有一个故事是有关于招安和大赦的。大人应该知道招安是宋朝最常做的一件事,每遇有强盗势众,不易征剿,朝庭就用招安之策,以官位招抚强盗成为官兵。而大赦则是另一回事,每逢新皇登基,太子册封,甚至是皇上整寿,有时也会大赦天下。”

我沉吟了一下,说道:“此事不妥,总觉得这样做不是一个合理的治国之策,但至于为何不妥,本官并未深思明白。”

范秀才说道:“正是如此,大人听我说完这个故事就会明白了。曾有一个青年,习得一身好武艺,总想从军当上将军。可惜军中贪腐成风,他报国无门,被调拨到无足轻重之地守卫,就算是立了点小功劳也会被上司贪没了。他隐忍了几年,突然有一天领着几十个军中兄弟劫了富户,抢了上千两远遁山中,开山立寨当了山大王。他当时是这么劝他军中兄弟的,皇上已经六十多岁了,也没几年活头了,不久就要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不如趁着这时候捞上一笔横财,只要坚持到新皇登基那一天,就算熬出头了。而且朝庭招安一向优遇,若是朝庭招安,只怕还能混上个将军。”

我急着问道:“后来如何?”

范秀才苦笑道:“果真如他所愿,官军剿匪几次都被他击退,后来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朝庭招安了他。他原本不过是一个小卒而已,聚了上千人当了山大王,被招安后居然成了一个将佐。此人用心报国时,不受重用,当了山贼杀人放火,反而当了官,这也是造化弄人啊。宋代庄季裕《鸡肋编》中曾有一句‘若要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说的正是此事。”

我悟道:“确实如此,《水浒》中许多……人,杀人放火之后要么想聚啸山林,要么想着受招安。可见他们在杀人之前就心中有数了,还有招安这一条出路。招安和大赦实是法制的毒瘤!若是人人觉得犯罪之后有很大机会被赦免,那么他们的行为就不会受到约束。呸!杀人的当了官,良善之民反而受欺,这如何可行。在本官治下,都要依法处置!”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