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行者如歌 > 第四章 管家小兰子

第四章 管家小兰子

小丫头起身走到地中间那个半米多高的铸铁炉子旁边,拎起咕嘟咕嘟冒泡的上面满是灰尘的黑黑的热水壶,转圈撒嘛了一眼,没有找到可以装水的碗碟,撂下热水壶,嘴里一边嘟囔着:“这帮小鬼子,砸的够干净的。”一边朝外面走去。

小丫头再次回来的时候手里掐着两个粗瓷碗,风风火火的走到火炉旁,倒了半碗开水,撩起衣襟垫着碗底,小心翼翼的端过来,放在老杨身边的炕桌上。然后她附身脱掉有点开线的棉布鞋,翩腿上炕,又仔细理了理自制的土布白袜子,麻利的盘上腿,端起炕桌上的热水碗,一边小心翼翼的喂着少年喝水,一边娓娓道来的叙说起来。

“少爷,我是村东头老周家的二丫头小兰子,大号叫周庆兰,我爹是你们家的管家,后来我爹身体弱了,我就和姐姐帮助你们管理了。你是咱四坊村归大家的二公子,你哥在北平上大学呢,你在奉天(今沈阳)上中学,九一八之后,你说你是躲避战乱跑回来的,还真挺顾家的,大包小裹装回来了一大车呢……”

从小兰子絮絮叨叨的介绍中,老杨把自己的处境了解个了大概。

这里现在的年份是1932年1月,这里的位置是齐齐哈尔北郊约五里的四坊村,叫四坊村是因村里经营着豆腐坊、粉坊、酒坊和榨油坊而得名。四坊的主人是村里的大户归大家归老东家,就是在齐齐哈尔的城里,也有十几间铺子是归大家的。村里的几十户人家中,不是他家的佃户就是他家的佣工,周围方圆近百里都是老归家说了算。

老归家是这里最早的住户,想当年,北大荒就是人少地多,每年那些逃荒要饭的走到这里,老归家都会好吃好住的安排人家。假如哪家想站下脚,老归家就会帮助人家盖房开地,许多年下来,这里早已经是田园牧歌人丁兴旺了。

九一八事变后,马占山将军临危授命,组织起了江桥抗战,打响了抗日救国的第一枪。虽然血战多日,但终归孤军无援,退守齐齐哈尔不久后又退守到海伦。期间,许多抗战的伤兵就沿路留了下来,老归家就接收了五个伤兵。城里归二少舅舅家的大姐夫王会强是马将军手下炮兵连的连长,此次败退海伦,顺便把自己怀孕的妻子也安置在此,没有想到的是,归大家也因此遭到了灭顶之灾。

那天,鬼子清剿小队搜查出隐藏的伤兵后,当场挑死了归大家夫妇,又把归二少和他的姐姐抓了出来当众羞辱……

听着小兰子的叙说,老杨此刻两眼已噙满了泪水,那些善良的人们,那些无辜的生命啊。

翌日,老杨随着小兰子来到了村西靠近嫩江边的一个高岗上,归大家夫妇和侄女就葬在这里。这里的风水不错,一片连绵起伏的土岗上长满了榆树,土岗前面是一湾浅浅的湖水,此时被一层厚厚的冰雪覆盖着,这里应该是嫩江的古河道。

老杨从随行来的互相搀扶的五个伤兵手里接过各种祭品,默默的跪在逝者的墓前,真诚的祭拜着他敬重的长辈。

忽然间,大家感觉这里格外的空静,人们眼瞅着在墓地后面刮起,不,准确的说应该是升起三股旋风,它们优雅的旋转着朝人们飘过来。

北方的冬天刮旋风本不奇怪,这里奇怪就在于,那三股旋风不是人们常见的上宽下窄的锥形,而是直上直下的透明的标准圆柱体,它们围绕着跪拜的少年久久不曾离去。

而此时,闭目的少年眼中却是另一番景象。两位慈祥的老人慈爱的注视着他,脸上没有一丝的悲哀和痛苦,虽然少年听不到一句话语,但他却能感受到老人的万千关怀和依依不舍。最后,老杨听到了不知何处发出的声音:孩子,多亏了你,我们得以解脱。然后,老人的影像慢慢消失,朝着西面的天空飞去。

紧接着,一个美貌的少妇转了过来,一股檀香味弥漫四周,记忆碎片中,老杨知道她是那个孕妇姐姐。她微笑着冲老杨福了福“二弟,谢谢你了。”

随后,随着一片馨香味道的消失,她也不见了踪影,还有那嘎嘎笑着的孩童声音。

虽然百思不得其解,良久后,老杨还是站了起来。随着老杨身后站起来的五个伤兵此时“砰”的打了一个立正,冲着老杨敬礼,依次道:“士兵曹延庆、刘云健、付军、崔子勋、王玉和向少爷敬礼。归大家毁家纾难,实属吾辈敬佩之典范,今后我等将归命于少爷,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老杨欣赏的注视着眼前这几个衣衫不整,满身斑斑血迹,虽然有伤在身,却昂然挺立的士兵,他清楚,这些士兵以后就是能为他效命的死士了。

老杨挨个拍了拍他们的肩膀,重重的点了点头,什么也没说,转身昂首而去。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