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东北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2)
一九三九年后,日本侵略者调集大批部队对抗联进行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讨伐”。抗日联军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地方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破坏,山上秘营损失殆尽,粮食、药品、盐等给养完全断绝,许多优秀指战员壮烈牺牲。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零年,东北抗日联军的游击战争转入极端艰苦的斗争阶段。但是东北抗日联军广大官兵的意志没有被打垮,他们转移到深山密林,在冰天雪地、缺衣少食的情况下,伴星月而眠,食树皮野果充饥。抗联部队采取化整为零,分散活动的方式,继续与敌周旋。一九四零年冬,周保中、李兆麟、冯仲云等抗联领导人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为了保存力量,继续坚持斗争,将抗联部分部队转移到苏联境内进行休整。此后,在东北党委会的领导下,抗联不断派出小分队到北满地区和饶河一带,袭扰敌人,顽强地坚持斗争。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日联军随苏军反攻回到东北,完成了抗战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东北十四年的英勇斗争过程中,一大批党的优秀儿女为国捐躯,其中包括以杨靖宇、王德泰、魏拯民、赵尚志、李延平、夏云杰、陈荣久、汪雅臣、宋铁岩等为代表的一百多名抗联师以上干部。他们和广大抗联官兵在一起,缔造了伟大的“抗联精神”,这就是“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英勇顽强、前赴后继的战斗精神;坚贞不屈、勇于献身的牺牲精神;不畏险阻、百折不饶的奋斗精神”。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中国**以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党在东北抗战中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党在东北抗战中所建立的伟大功勋,将永远在中国革命史册上熠熠闪光。
中国**参与领导抗日战争的最初实践就是在东北组织抗日义勇军。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现在还很难想象,在当时还不是执政党的中国**,是怎样领导东北义勇军抗日的?
在那个年代,中国**在领导抗日的活动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公开进行武装抗日,不过这种活动由于受共产国际影响,在东北展开的比较晚。另一种方式是在地下秘密的进行,也就是说党的领导体系在抗日的部队里并不公开,或者不公开出现,需要公开出现的,就必须要依靠一个可以公开的组织,如“北平民众抗日救国会”。
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抗日。东北各阶层群众和东北军、警察部队的部分官兵纷纷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统称为东北抗日义勇军。这些武装部队无统一领导和编制,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军费靠自筹或全国人民捐助,其武器装备主要是步枪、机枪乃至大刀、长矛,以游击战为基本作战样式打击敌人。东北抗日义勇军高举“誓死抗日救国”、“还我河山”的旗帜,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同日本侵略军展开英勇的武装斗争。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辽宁省警务处处长黄显声率先领导部分警察部队抗击日军,后往辽西地区将当地的民团和地方保安部队组成民众抗日义勇军。
十月初,曾任凤县县城警察署署长的邓铁梅在该县建立东北民众自卫军。一时间,辽宁省的抗日义勇军遍及各地。
十一月,由在北平(今北京)的东北社会名流组织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将辽宁各地及热东、蒙边地区的义勇军,以路军和支队为基本建制单位,统一改称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到十二月末,共编成二十二路共七万余人。
吉林省的抗日义勇军主力由东北军部分爱国官兵组成。首先是团长冯占海率部抗日,随后旅长李杜、邢占清、赵毅等人也宣布抗日,在五常、拉林、双城(今均属黑龙江)和榆树等地开展抗日斗争。
一九三二年一月三十一日,李杜等在哈尔滨(今属黑龙江)成立吉林自卫军。该部在哈尔滨保卫战中与日军激战五日后撤出,转移至巴彦、宾县,吸收哈尔滨以东各县抗日武装,其部队总数达五万余人。
二月,东北军营长王德林成立中国国民救国军,接连攻克敦化、蛟河等县城,部队发展到近二万人。黑龙江省义勇军创建于江桥抗战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