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信是钦差大臣伊里布大人回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迫不得已。
伊里布已经68岁,是所有沿海督府中最年长的,怎会成为钦差驻扎镇海?
前已述及,但不简明,就是原两江总督陶澍因年长去世8个月后,江苏巡抚陈銮也因病去世,冕大爷急调已经完成销烟任务的林大人去两江未成.
如此林大人、邓大人都在广东,未免人才济济,而同样重要的两江,却连个撑场面的人都没有!
大爷便将两人对调:林大人成了两广总督,邓大人去两江,但转念一想邓大人也年事略高,不如与更高的云贵总督伊里布对调,虽然邓大人还是未能赴任云贵,但年长4岁的伊里布就成了两江总督。
这就是冕大爷没了老婆前后做出的决定,心思之紊、变化之快,不知您看明白了没有!
广东销烟成功,福建销烟势在必行,邓大人由未能赴任的云贵总督改为闽浙总督,福建销烟成功,浙江销烟势在必行,不料此时定海告丢!
冕大爷直接将浙江巡抚老乌免职留用,调声望急剧上升的邓大人亲赴浙江镇海去收复定海,邓大人顾忌艾略特这老朋友念旧,不会善罢甘休婉拒。
冕大爷才调两江伊里布,前往浙江镇海担此重任——
全权指挥大军收复定海,总督暂由江苏巡抚裕谦署理。
这一通横七竖八的人事调动走马灯中,最先到达镇海的其实是福建陆师提督余步云,然后是新任浙江巡抚刘韵珂,最后才是钦差老臣伊里布。
层层加码,反映出冕大爷武力收复定海的态度,越来越急迫,也越来越坚决。
大爷调集的浙江本省和南北两路援军已多达10万人,都在全力赶赴镇海途中,而大小艾俩兄弟还傻乎乎的前来镇海投递啥国书,没被活捉已属万幸!
当然,要真活捉俩兄弟实非易事,但并非绝无可能,因为大小艾虽然整舰队出动不过是摆谱,要设计智擒还是可以做到的!
这俩就没打算拿镇海,否则这镇海战役就精彩了!
伊里布大人年贫力强,干练果断,说起来是旗人中少见的能人,镶黄旗还科举出身!曾长期任职云南,有着十分丰富的夷人交往经验,能顶林大人的班,不简单!
在两江任上仅半年时间,就拾掇出水陆两师5000人马去了镇江,还未惊动冕大爷!
两江区划,涵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他本来就在苏州禁烟,调集了两江几乎所有的水师巡堵长江出海口吴淞,如无定海变故是完全可以交大爷一份完美答卷的。
林大人有虎门销烟、邓大人有泉州销烟、他伊里布大人有苏州销烟,无疑是名垂青史的销烟前三四甲!
出此意外,大爷开恩,销烟要待先打败了烟贼,收回定海了再说!
他都未经请示,以总督手谕就抽调安徽、江西陆师各1000,与水师3000向镇海进发!
军情紧急,伊里布大人出发前,没有像林大人、祁大人那样觐见冕大爷,耳提面命,而是一接到大爷的命令就从苏州赶往镇海前线。
他从原巡抚老乌的飞咨和大爷的指示中,并未察觉前方对手是强大的英国正规军,依然以为是鸦片贼子海盗船,只不过集中起来,数量多了点而已。
困难的不是战胜对手,而是战胜海峡,毕竟从镇海到定海还有20~60里海路——
他的船不够,而且小,听说洋船都十分高大,于是向大爷请求增调广东、福建水师带船前来,他要四省会攻定海,一锤定音!
冕大爷先是同意了,还夸伊大人大手笔,有魄力: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一齐出动,收复定海岂不十拿九稳?
但林大人、邓大人都顾虑水师走海路北上会遭遇艾略特,这俩大人好歹是见过英军海上优势的,所以回禀大爷有实际困难。
只有邓大人顾及闽浙一家亲,才允诺建宁镇500陆师,疾行增援浙江镇海,参加伊里布的会攻计划。
如此一来,渡船还是得伊大人自行解决,等于是问题又回到了自己手里,怎么办?
伊大人只好向冕大爷申请立即造船,而且浙江树木短小,不足以造大船!
“伊里布你个哈老儿,这不是要大爷我给你造船嘛?”
至此,冕大爷才觉得伊大人想得太多了,缓不济急,何方神圣才能先为你伊大人造好大船呀?
进而连他的四省会攻方案也给否定了:阵势太大,要船更多!
于是,命令他全力征集师船、民船,先别急于进攻!
伊大人终于松了口气,令全力收集各类可用船只。
英军因同时封锁各大江出海口,舰船行动较为分散,伊大人也成功驱离过几次洋船,且都作为定海登陆战前的前哨战果上报给了冕大爷。
是有先别急于进攻的训导。
这伊大人急速果断出兵以后,组织四省会攻,设法造船渡海,方案万全、步骤稳妥、办法正确,却止步于一道窄窄的海峡,迟未发起定海登陆作战,原因何在?
当然是国内造船业不发达所致:万事俱备,只欠渡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