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婆婆的后事,又将星月寨的众星安抚好,过了些日子,苏遇决定亲自去一趟依云镇,他要去找四十八星,顺便看看依云镇现在的样子。
小树当然是他最好伙伴。
星月寨暂时交给十三星,完全可以放心。
苏遇和小树背起竹篓,一起下山。他们在竹篓里扔了些杂草,装扮成采山货的山民。
此时的苏遇已经不是那个柔弱书生。他虽然随身带着折扇,但已经没有了随手就打开的习惯。
那种才子风度,名士风流,似乎离他远去。日复一日在山间行走,与豪放的乡野之人混迹,他的身上多了些勇气,少了些娇气。
都说上山容易下难,但在苏遇看来,下山路还是好走得多。中午时分,他们就走出大山,到了石家沟附近。
睹物思人。石小树看着熟悉的地方,想起父母和他那没有怎么亲过的媳妇,不由得眼圈发红。
苏遇也只能安慰他几句。
过去的爱,能记起的不多,过去的恨,想忘记却很难。
他们翻过卧虎岭,没走多远,就年看到依云镇的北门城楼上飘着一面鲜艳的红旗。
苏遇觉得奇怪,国军镇守依云镇时,打的都是青天白日旗,这红旗又是哪路人马呢。
等他们到了城门口一看,原来依云镇又回到工农革命军手里。
站岗的哨兵穿着崭新的军服,帽子上的红五星异常鲜艳。
苏遇内心深埋的那一点希望又被点燃了。
工农革命军能打回来,说明革命力量更强大了。虽然对工农革命军的一些做法不满,但是工农革命军是对付国军的,革命军的胜利,就是国军的失败,就是在给他们这样的人报仇。
母亲苏紫轩支持革命,两个姐姐都投身了革命。对他来说,除了革命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他是不可能站到国军那边的。
苏遇向哨兵打听依云镇的情况,得知三天前,工农革命军赶走了石大柱的国军营,重新占领了依云镇。
“苏兰,苏团长回来了吗?”苏遇急切地想知道他们的下落。
“你是什么人?”哨兵警惕的问
“我是苏兰的弟弟,我叫苏遇。”
“收复依云镇这一仗就是苏团长指挥的。”哨兵说。
“苏团长的指挥部在哪里?”
“在唐家大院。”
终于又有了三姐的下落,苏遇难掩内心的欣喜。
小树怯生生问:“同志,国军营长石大柱抓住了吗?”
“那狗东西跑得比兔子还快。顾团长带人去追击了。”
这时,又有几个百姓要进城,哨兵要去盘查,便放苏遇和小树进了镇。
苏遇说:“走,先去革命军指挥部,了解一下依云镇的情况。”
小树有点不太情愿,说:“二哥,这样吧,你去指挥部看看你三姐,我呢,去找找小砧子。”
“你去哪儿找小砧子啊?”
“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小树说,“红孩儿帮自有一套联络方式。咱们天黑之前,在文昌宫碰头。今晚赶不回星月寨,需要在镇里住一晚。文昌宫是个好地方。”
“也好。”苏遇说,“不管能不能找到小砧子,准时回来碰头。依云镇刚收复,肯定不太平,你要小心。如果发现什么情况,直接来唐家大院找我。”
小树坏笑着说:“这个我比你懂。”
两人分手,苏遇往镇南方向去,小树则去了白玉河边。
大街上的人不多,仅有的几个来往者,也都神色匆匆。偶尔有一小队工农革命军急驰而过,给人感觉这镇里还在战斗状态,并未完全恢复正常。
这种情况完全不像工农革命军第一次占领依云镇时,那样狂热、那样激烈、那样冲动,那样兴奋。人们对革命军的回归似乎不怎么欢欣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