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烽火淬心 > 第三十一章 银枪会

第三十一章 银枪会

“弟兄们,看看这个。”大柱手里拿着一个银枪头,还带着灰白色的穗子,“大伙知道这个银枪头的来历吗?”

众人一个个摇头,眼睛瞪得更大了。

“这是当年常山赵子龙使用过的枪头。枪杆坏了,枪头留了下来。”

“是三国时期的赵云吗?”

“正是。”石大柱说,“我们家祖上就是常山人,后来逃难来到咱依云镇。家里什么东西都没了,唯独留下这祖传的宝贝。”

“师兄,你不会是赵子龙的后代吧?”

石大柱点了点头,说:“我本姓赵。宋朝灭亡的时候,因为跟大宋皇上一个姓,怕元朝人报复,所以改姓石。”

“哇,佩服,佩服。”

石大柱添油加醋地编造了一段故事,把自己和英雄人物联系起来,又拿出一个神秘的银枪头,吸引了众弟子的眼球。

比起顾子城那把手枪,他的这个银枪头既有历史,又有英雄情结,还是练武之人最熟悉的兵器。

看到大伙的眼睛亮了,石大柱觉得时机成熟,便说:“弟兄们,依云镇如今乱套了,该我们出面登台了。在这种混乱的局势下,谁能主动站出来,担起保境安民、维持治安的责任,谁就是这里的老大,就有吃有喝。”

“大师兄,我们要怎么办,你直接说,我们跟你干。”众师弟心潮澎湃。

石大柱趁热打铁,宣布了自己决定。他要成立银枪会,自己当首领。

石大柱这个人,平时看起来有些木讷,但他有他的心思。

他早就知道,各县都成立了民团,许多乡镇也纷纷成立了自治组织,有的叫红枪会,有的叫黄枪会。这些组织以保境安民为名义,将那些不安分、有勇气的人聚拢起来。有时配合民团剿匪,有时协助当地政权维持治安。

依云镇占据着三省交界的重要位置,怎能没有保境安民的组织?

石大柱早就有这个想法,只是他的想法还没来得及落实,苏兰等人就发动农民起义,成立了农民协会。赤卫队、农民自卫军,把一大部分有志青年和精壮劳力吸引了过去。

即便在镇远武馆内部这点小天地,也有顾子城过来抢地盘,拉拢人员加入赤卫队。如果这时再不成立枪会,就没有机会了。

之所以选择银枪会,一则为跟其他组织区别。二来呢,镇远武馆的绝活是锁喉枪,以银枪会为名头,容易吸纳会众。当然,他那个伪造的银枪头,也是一个不错的噱头。

毕竟,石大柱在武馆是大师兄,他的话比顾子城的话更有分量。

石大柱号令一发,立即有十几个师弟报名加入,还有几个弟子犹豫不决。大柱并没有强迫他们,而是让他们考虑几天。

当晚,石大柱就带着那些愿意入会的弟子来到文昌宫。

既然要成立银枪会,总得有个地方召集聚合。

大柱曾试探过师傅的口气,胡镇远明确表示,武馆不参与这样的组织。

大柱感叹师傅老了,没胆了。他在依云镇找来找去,最后选定了文昌宫作为银枪会的会所。

文昌宫没有僧道住持,平时锁着门。初一、十五会有吕仙山上的道士下来开门,接纳香客。文昌宫在依云镇位置居中,方便集合,也利于造势。

石大柱领着他的兄弟,将文昌宫打理一番,然后在大殿内举办了入会仪式。

那仪式也简单,对着石大柱磕个头,再给文昌帝君上个香,兄弟们喝一碗酒,就算是同生共死的兄弟了。

银枪会的会员,每人还要佩带一个白色线穗子饰物,作为相互之间的接头暗号。这也是石大柱精心选定的,与银枪会的镇会之宝子龙银枪的配饰一致。

第一次会众聚集,虽然只有十几个人,石大柱却已很满意。这是他的骨干班底,只要有了第一批,就会有第二批。他相信凭借他的实力,银枪会一定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众兄弟入会完毕,刚喝了酒,酒碗还在手里,突然,镇南方向传来“嘭嘭”枪声。

“怎么回事?”

“又打起来了?”

烧酒催发出来的激情,让人兴奋。

紧接着就听到有人敲锣喊叫:“民团打过来了,赶快抄家伙!支援南桥!”

银枪会的会众一听要打仗,这可是保境安民的好时机。

“大师兄,快,我们也行动吧。”

“行动个屁,不想活了你?”石大柱骂了一句,“熄灯,统统回武馆,不要声张。”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