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屋建成后不久,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涌来。人住满后,这里还设立了银行、书店、邮局,乡镇个体商民也来租房开设饮食店及杂货铺,整个建设工地就像是一个拔地而起的新城市。
第八支队因为是收押的劳改犯,自然和其他居民区是分开的。他们被安在了整个建筑队伍大军的最边位置,一来方便他们干活,二来那一侧临水,房子比较集中,也方便管理。
大坝正式开工,工地热火朝天。他们从初春开始,直到隆冬也不休息。
没有机械运输设备,他们就手抬肩扛;缺少搅拌设备,有的人干脆跳到搅拌池里充当搅拌机。在条件如此艰苦的情况下,不少人不断发挥聪明才智,把能利用的都利用起来。
工地上抽水泵不够用,聪明的机械专家们竟然用一台日本战斗机的引擎,改装成了一台大功率的抽水泵。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在整个建设大军中,大家干劲十足,充分发挥各种聪明才智。在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土上,他们要用自己的毅力和能力,去实现一个个堪称奇迹的壮举。
如果深究这些背后建设者的身份,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普通的农民、工人,有的甚至是犯过罪的犯人,但在新的社会制度下,每一个人的能力都被激发了出来,所有人形成的合力,汇成了一股强大洪流。
杨立民和所有人一样,都被这种气氛和精神所感染。尽管他此时仍旧是管教者的一员,但对于他来说,八支队的这些劳改犯大多数已经是他们中的一份子,他们也在为建设这个崭新的国家尽力。
劳改犯很多是有刑期的,在建设大坝的这段时间里,有很多人刑满释放。当他们要走的时候,淮总给了他们两个选择:一是可以离开这里,随便到什么地方去;第二条路是开创性的,他们可以选择留在淮总,做一名建设工人。
当然,建设工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他们都应当得到,没有人会因为他们曾经的身份而轻视他们。
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人选择了留在建设大军中,有的还在这里娶妻成家。
被释放留在建设大军的队伍中,有一个名叫刘三的人。他曾经因为盗窃等罪行入狱,在改造的过程中,他被建设大军的团结所感染,在刑满释放的时候,他便主动选择留了下来。
因为草房不够用,他暂时还住在八支队。自然是不和其他劳改住在一起,他搬了出来,住在一旁的一间单独的草屋里。
吃还是去食堂,工作还是如常,他和其他的被释放工人一道,组成了一个劳作小队。
劳作小队负责看守仓库,仓库也是草房,里面存放着大量的劳动工具和粮食,把仓库交给他们看管,也是出于对他们的信任。
这天刘三晚上回来休息,一天的劳作让他很是疲惫,刚躺下没多久,便听到墙角两个人在说着什么。他迷迷糊糊地披上衣服凑到门口,只见那两人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火柴,点着了一间草屋。
草屋上覆盖着干稻草,极易燃烧,再加上最近天气干燥,小火星很快燃成一片,燃起了熊熊大火。
“不好了!有人放火了!”刘三跳出来大声喊道。
那两人听到了他的喊叫声,一溜烟就跑不见了。火势凶猛,很快就蔓延到了周围,连着的屋子都被烧着了,顿时火光冲天,印红了半边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