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岭山周遭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八支队率先开进了老鸭头。两万多人挥舞着铁锹,在一片旗帜和号子的海洋中,开始了干活。
干旱期,老鸭头已经见了底,清淤、加宽和加深势在必行。
刨去后勤保障的人员外,杨立民把人分成了两部分,一组挖,一组运。
所有人以小队为单位,一个小队一个公安战士或者干部带队,七八个人挖,剩下五六个人挑。
这其中挖掘组最为关键。毕竟要先将土挖出来,才能运走堆放。
有经验的老工传授了阶梯式的挖掘法:先在两侧挖起一侧楼梯状的从上至下,这样既可以保证整个水库都被加宽加深,又可以为转运泥土提供便利。
机械自然是没有的,挖凭的铁锹,运土全都是靠人扛肩挑。杨立民亲自带头,抡着铁锹带头挖泥。
刚开始几天还算好干,可随着工程的进行,沉沙池清淤是越往下挖积水越多,到后期河里面全是泥水,只能边除水边清淤,否则铲一锨泥巴带有多半锨水,在泥水里根本就没办法干活。
水泵自然是没有的,全凭人工挑水损耗人力不说,还没有那么多水桶工具。
杨立民一筹莫展,只好召开支部会议商议办法。
晚上,支队班子成员都聚在会议室商讨办法。说是会议室,其实就是不久前搭的两间屋子。
这几间屋子砖坯结构,算是这里面的“豪宅”,除了留给一间做会议室外,旁边的就是女干部们的宿舍。队上有一些像小曹这样的女同志,还有一些跟随队伍一起来的家眷,都被安排到了这些屋子。
其余的人,包括杨立民在内的所有人都住在工棚。工棚就是“家”。
工棚都是临时搭建的,先用“人字形”木头架子安装好,再用毛竹连接,然后披上用芦苇编织的帘子,再覆盖一层茅草帘子,最后用绳子加固。工棚的两边挖了排水沟,便于下雨排水。棚内两边铺上稻草,再摊上草席,上面是各人带的被子。
杨立民从工棚赶到河上岸的土坯房,把他冻的不轻。上次大衣给了曹子建,自己身上只有一件棉袄。山里天冷,入夜后气温就更低了,一路上把他冻得鼻涕直流,一个劲地打喷嚏。
会议室里已经生了炭火,点上了煤油灯,小曹一些女同志烧了热水泡了茶。一进屋,一股子暖气就扑面而来。
杨立民和众人都坐下,拿出卷烟和大家分享。支队班子成员悉数到齐,双主管、副支队长和各大队的大队长都在。
杨立民也不作过多赘叙,只是寒暄了几句之后,便开门见山地说:“今天喊大家来是想商量下,最近工期慢,排水问题咋解决。”
“我看不如挖一条排水渠,先把水都集中排到谷底,等聚拢到一块之后再清理。”赵勇率先给出了自己的解决办法。
余佩文摇摇头:“这方法恐怕不行。现在的水都是藏在淤泥里的,就算是挖了一条排水沟,也是杯水车薪。”
又有人说:“没啥好办法,只能加班干活。咱们得把损耗得工给补回来。”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提起建议,不过说得无非都是加班加点等建议,谁也提供不了好的建议。
杨立民想了想之后说:“老是延长出工时间肯定不管。咱们带的不是寻常老乡,而是需要改造的犯人,干活是工作,改造也是重要工作。干活时间太长他们容易产生消极抵抗情绪。”
议了一个多小时,七嘴八舌倒是说了很多,不过也没有确定最终的方案。倒是一旁记录的小曹倒茶的时候说了句,“外面的水都冻住了”提醒了杨立民。
是啊,现在是隆冬时节,只有晌午不多的时间地面是解冻的状态,其他时间都是冻住的。既然如此,不如早上提前出工,中午多休息一会儿?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杨立民说暂时先别实施,明天一大早他去实地试一试再作决定。
会就这么开完了,众人干了一天活,也都疲倦的很,便都散去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