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读网

字:
关灯 护眼
千读网 > 烟雾与镜子 > 第14章 相国

第14章 相国

从兄不信其无,谢襄又道:“悼亡者,发乎情,表于辞。情深无以言表,辞陋难尽胸臆。”从兄乃止。其后此节竟传为人知,至新洛之时,求谢襄笔墨者甚众,谢襄皆拜辞。

谢襄时年二十五,初次谒京。

卫都本在洛,三十余年前将军篡权,另立国号,衣冠清流携卫室渡江南迁,新京师是以得名新洛。南渡之时,谢襄尚未出生,对于北方遗民与陈郡故土,他也只偶尔听阿父阿翁谈起,言道北寇野心勃勃,时来侵扰;若非近年幸而不见饥馑,否则北师定当趁隙南下征戮,涛涛江水都未必能阻住铁骑。又有一族叔曾任侍中,致仕归来,直言新洛欢歌锦绣,然则宫中中人势重,高门结党倾轧,登朝如临深渊。

谢襄所见的新洛也确然一派升平气象,宫中对谢氏礼遇有加,哪怕是中人所统的神策军之首也对他们笑脸相迎。谢襄原本无心久留新洛,打算就此归家,但羁旅之中,常伴他左右的惊痛确然日渐消弭。他既害怕痛愈之时,他会就此彻底失去裴蕤,也自知耽于悲思并非长久之计。恰好京中族叔极力挽留,谢襄便在京中度夏。

是秋旅京的谢氏族人因丁忧辞归,族叔有意令谢襄填补缺位。

挂念幼子,谢襄本想推辞,族叔却派了裴蕤胞兄来当说客。

“裴氏与谢氏不同,于江左并无根基,初初南渡未免举步艰难。蕤娘与我幼时皆滞留江侧,虽称不上为生计所苦,却也日日亲见黔首劳顿之苦。不久我等南迁安居,蕤娘时年不过四五岁,我本以为她不记得江侧之事,然则读《诗》,每至苛政之句,蕤娘皆默然不语,想来心有所感。”

原本谢襄心有不虞,暗恼对方以裴蕤之名怀柔。但谢襄想起,裴蕤将及笄之年,屡屡提及自己若生为丈夫,便当如何如何。那时,谢襄只觉裴蕤以温软嗓音议论大事,所论中多有他不明之处,惭愧又更生敬爱。但那大约是裴蕤最后一次直言心中的遗憾。

在他第二次辞征辟不受时,裴蕤也曾冷不防发问:“四郎如此便好?”

那时谢襄不疑有他,笑笑地答:“功名于我如无物,如此便好。”

“若是不为功名……”裴蕤兀地收声,自失一笑,“四郎既做此想,这般并无不可。”

裴蕤谈吐婉约多讽,彼时谢襄未曾察觉的点滴憾恨,数年后他才明白。

不为功名,为天下人何如?为阿蕤何如?

残留在谢襄梦中脑海中的裴蕤依然有太多难解之处,越想他越觉得自己不曾真正了解她。宛如到处挂了锁的漆盒,打开一枚又有一枚,盒中物始终无见天日之期。

谢襄固然因谜团爱裴蕤,却也遥遥落在她身后,直到她神消形灭,还一路捡拾着她落下的稻穗前行。若裴蕤有知,定然会淡笑着旁敲侧击,令他早些释怀。他只能如此做想。

千里别鹤,终有尽时。

是年,谢襄以征辟除尚书郎。

*蔡邕《琴操》:「商陵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兄欲为改娶,牧子援琴鼓之,叹别鹤以舒其慎懑,故曰别鹤操。鹤一举千里,故名千里别鹤也。」

崔豹《古今注》:「别鹤操,商陵牧子所作也。牧子娶妻五年,无子,父母将为之改娶。妻闻之,中夜起,闻鹤声,倚户而悲。牧子闻之,怆然歌曰:『将乖比翼隔天端,山川悠远路漫漫。揽衣不寝食。』后人因以为乐章也。」

贰、逍遥游

浔水杏,武陵桃,灞上游子绝远道。

阳乌乱,阴兔藏,楚中狂士忘高堂。

江守谦知道自己大限将至。

头疼脑热,耳畔还响了一宿丧歌。这两联非骈非对,似通非通,他竟然四十余载都未忘却,仿佛只等病入膏肓的时刻骤然记起。高热中他甚至瞧见了高唱这两句的人的脸孔。那是个披头散发的男子,形销骨立,青衫落拓,十指皆有冻疮。江守谦看得异常清楚,仿佛那人正绕着病榻徘徊。他甚至望见青衣人草鞋底薄如细麻,腰缠悬环佩的系带,下裳却无一环一佩。青衣人全身上下清楚明白,唯有脸是在雾里化开的一团淡墨。江守谦越看越疑心那男人便是年轻时的自己。念及此,他糊涂起来,分不清还在不住送丧的嘶哑歌声究竟是只存在于他幻觉之中的往昔魍魉,亦或是病榻之上的阉人弥留的嗫嚅。谬矣,若他真唱起歌来,守在床尾的合安定然早已惊醒。

夜风自窗隙中漏进一缕,江守谦恢复了须臾清明,粗喘着翻身。当年唱丧歌的人绝非己身,那年他才九岁;然而他瞧见的青衣人却未必是旁人。滞留江侧的人家大都落魄,那日送葬的丧主却凑足了灵幡,长长的队列循江岸缓行,引得倾城出动。明明与同来的阿兄失散,江守谦那时莫名忘了惊惶,只怔然在道边看着。阿兄终于找到他时开口便是怒斥,他一字未听进,却潸然泪下。阿兄手足无措,以为苛责失当。实非如此。纵然不知被抬着往青冢中送的是谁家何人,江守谦隐约明白,若他、若阿兄亦或是阿耶阿母在这渡口丢了性命,出殡时绝无可能有这般大的阵仗。若潦潦草草绝命,与从未活过无异。九岁的江守谦因此哀哀而泣,如今他却不必为此而哭了。身后事皆准备妥当,神道碑文与石椁都刻好,只等内相咽下最后一口气,好风光大办一场。

送终之人却都来得太早。毕竟谁都没料想江守谦这十数年药石不离的病弱之躯,竟能与急病两相撕咬数月。上上品的温言软语尽数在早些时候说尽,来探望的人便一次比一次寡言,而后索性不来。江守谦也不在意,人之常情,况且他真正想见的人若非早在九泉之下、便居千里之外。再者,明知他无药可医、却还信誓旦旦地摆出他将大好的模样,江守谦见了只感到厌烦。他半生营营,即便尊为内相,终究还是仰人鼻息过活,只有在成了半个死人之时,才有了不惧人脸色的底气。不愿见的人来探病,江守谦便佯作癫狂或昏睡。他心知来客转身离去时便勃然变色,大抵还要在心中骂几声阉狗不得好死。可他何曾怕被人多踩几脚?若身在高位病终算不得好死,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得好死?

客死他乡又如何?若无故乡何谈他乡?

枫叶已红,近在窗外,他却因久病无法起身赏看,但又何妨?他非骚客,景物终究不过景物,不足以生情。

叶有枯落之时,春华与坟茔亦皆有再开之期。今上嗣位有江守谦一半功劳,是以虽贵为天子,却对区区中人礼遇有加。然则此后风云翻覆亦未可知,宿敌或重开江守谦墓上封土,开椁劈棺将他枭首凌迟。

荻芦齐平,难分伯仲,官家养芦化成荻,芦生不止自成积*。江守谦虽不立朋党,父兄已故,却并非全无亲族。若果真势随身灭,未免祸及子侄。思及阿兄的一双儿女,江守谦□□着再翻身,牵得额角突突直跳,如有热蜡滴落面颊。思虑过甚,他头痛欲裂:说了无牵挂也可说了无牵挂,真细究起来,可挂心之事又难悉数。

花尽工夫才笼络住的神策军是其一,内宫三司六局中人是其二。若说阉人为狗也不为过,怕是他尸身未冷,他们就早为死人留下的残羹冷饭咬得你死我活。昔年江守谦便从兽群之中杀上内相之位,对其中门道自然了如指掌。若内宫党羽倾轧,外朝又当何如,天子又如何自处?江守谦索性不再想下去。他这病得真不是时候,也真是时候。念及此,他心头便生出一股荒唐的喜悦。世人忌死贪生,他却无所谓其中得失,甚至还以死为喜,大约已久病成狂。

秋夜漫漫,江守谦疑心自己熬不到朝旭拨开晨雾之时。

索性就在合安打盹时,静悄悄地咽气也好。

索性就这般熬下去,熬过冬至,挨到春分,兴许能苟且偷回又一年。

主掌内宫大小事近十载,江守谦不止一次怀必死之觉悟。唯有此回,他当真跨过了那道门槛,徐徐踏上无归路途。身如火烧,心有清明水镜,自凉夜寂寂中汲一瓢饮,恍如回到他入宫那年。琐碎微末之处早已忘却,他只记得那时同是独卧冷床榻,为高热辗转反侧。内相江守谦渐渐自老病弱躯中升起,孤魄离魂,梦中茫茫然穷途将哭,骤然坠进面白无须的少年郎身体。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江守谦疑心自己将死,却满脑子尽是谩骂。连内宫门都未跨进半步,熬不过势后三日卧床之苦,岂不徒为人笑柄?自良家子沦为中人确是他心甘情愿,然而这般折磨却在意料之外。若非阿兄有疾,下下品流即便为吏,俸禄亦不足加餐饭,他又何至于……江守谦思绪兀地止住。一股臭气钻入鼻端。

下房白日人头攒动,入夜便静如荒野。暮春初夏时节,不闻虫鸣鸟啭,唯有巡夜中人的灯笼偶尔在墙上划出一道鬼魅似的黄光。

马厩不在近旁,为花园施肥尽在清早。这气味究竟从何而来?江守谦一个激灵。这骚臭味只可能自他身上而来。一个念头连缀起另一个,他后知后觉地想起大凡用不起熏香的年轻中人,身上都有这股若有似无的可恶气味。正因此,厌恶中人者在他们走过时尽皆掩面而笑。江守谦恨自己为何没有更早记起,却也明白如今后悔也无益。说来好笑,竟是失禁的酸臭令他头一回切身认识到自己如今是如何境地。

客子尚且战战兢兢,遑论无名无品的区区中人。江守谦能识文断字,加之家世清白,前路虽较六局整日如牛马劳顿的小中人们好些,但也不过如此。不过如此。

在少年江守谦的懊悔与屈辱之中,困于病榻的内相江守谦苏醒过来,哂然而笑。纸隔扇外曦光微萌,窗纸波纹映于墙帷,模模糊糊。他身体复轻飘飘如鸿羽,随波光颤动摇晃,恍若在水行舟。

船出九宫渠,浪至万劫渡。江守谦不信神佛,供奉造像不过为讨今上欢心。若果真身死神魂不灭,再入轮回辗转,来世他足下的路是否能好走些?大约他造业过多,只怕要沦入畜生道为人宰割。那又如何?江守谦平生绝少踌躇,更少后悔事。然则他也曾试想,若改天换地,北贼破于南渡之前,卫室当今在洛,江氏虽非豪门亦称得上清流,一生境遇该当如何……

举孝廉,身被锦帛,名冠著姓,文采飞扬,士人所求不外乎如此。好比谢襄其人,廿五登朝,三十有五拜大将军司马,虽有避祸南岭之时,终是位极人臣。谢襄进太傅多年,实为国相,与江守谦自有往来,却大抵止于文面。江守谦与谢襄共见过四面。去岁谢襄以老病辞归,书信亦绝。若说有何人令江守谦真心实意艳羡过,那便是谢襄。然而谢襄是谢襄,江守谦是江守谦。心向往之,却绝无可能取而代之。此节江守谦初见谢襄便心知肚明。彼时正值天子圣诞,高门尽数携贺礼上洛,宫中日日设筵席,丝竹萦绕如彩云,数日不绝。江守谦尽心效力数年,终于初绽头角,得以随侍寿宴。

酒酣舞疲,贵人尽数离席后,江守谦才得以稍放松心神。依旧在殿中欢笑宴饮的大都是京城世家子与上洛的士人。时人以放浪形骸为名士风度,纵在天家内院,酒过三巡,亦不免嘈杂无章。

欲歌欲舞欲散发而奔之人比比皆是,在局外人看来谢襄便分外显眼:

饮不过三杯,谢襄便端坐席上,只有身旁亲族搭话时才应答一二。他未就仕,因此只着青衣。在一众世家子中,他罕见地憔悴,夏衣见宽,消瘦肩颈骨骼隐现,背脊似修竹,碍于礼仪微弯,却难压折。江守谦第一次在宫中见到这般人物,向布菜的中人询问那青衣小子的名姓,得到答案后他寻思,莫非豪族高墙后还藏了不少这般只瞧得见清风明月、望不见蝼蚁尘泥的病秧子。多年后回想,江守谦知道那时自己对谢襄莫名怀有愤恚的原因无他,唯妒忌而已矣。便在那时,似是终于不堪筵席喧闹,谢襄绕过横卧在地的同宴者,往廊下徐行。

无缘无故,江守谦悄然跟上去,而后才找个由头:宫中走错一步听到什么不该听的话,便足以送这瞧着不食烟火的世家子去东市枭首。

管籁声渐远,谢襄顺着游廊缓步而行,折过一个拐角,只要他回头,便能看见江守谦跟在身后十步开外。但谢襄浑然未觉。

弦歌音绝,谢襄终于止步。江守谦如痴人觉梦,侧转身便要回殿。

醉醺醺的宾客猛地从廊下奔来,大笑着推开江守谦,与谢襄擦身飞奔而过。谢襄被撞得一个踉跄坐倒,却没站起来,反而抬头怔怔看天。

不知是什么心思作祟,江守谦缓步踱过去,向谢襄伸手。谢襄讶然摇头。江守谦以为他不愿受阉人之惠,谢襄却莞尔指向江守谦身后,示意他也坐下。江守谦满腹狐疑地照做,所见情景此生难忘。

成双瑞兽蹲据的宫檐之上,一轮满月悠悠东升,正巧被未央宫正殿上的金朱雀舒展的羽翅托住。

欢歌乐舞所及之处,月华泱泱泼地,而谢襄坐倒之处,正在园中老槐倾斜的荫蔽之下。

惨淡幽光笼罩,这一隅恍若银河波涛中一洲渚一叶舟。

将运舟而下浮,上洞庭而下江*。虽在洛宫,江守谦在那瞬息之间仿佛暂离此身,渡江游海,沐乎风浴乎雨,乘龙驭蛟,与鸿鹄齐飞,伴山月长啸。光风霁月奇美至极,身无外物于月色中逍遥游固然畅快,但他非狂士,与狂士之喜无缘,这般滋味只当浅尝辄止,以免食髓知味。是以江守谦已然心中惴惴,不敢多看,害怕贪看成痴。

别开视线,江守谦只能看谢襄。谢襄虽含笑注视那一轮圆月,却好似怆然不能自抑。江守谦便知,谢家郎君所见未必与他尽同。既是月出,不外乎月出皎兮,而佼人已去,触目伤怀。

别黑白易于辨好憎,既因谢襄才得以赏景骋怀,江守谦对谢襄残存的那丝轻鄙竟然也轻而易举地随夜风散了。谢襄回过神,扶着廊柱起身,并未拍打沾上细尘的下袍。他向江守谦微微一笑,目光澄然,仿佛并未察觉两人身份悬殊。江守谦心中震动。这是多年来头一回有人以这般态度对他。目送谢襄走回灯火里,江守谦又吸了数口冷风,才徐步踏上同一条归途。两人未交换一字一句。

时光荏苒,再见面时,江守谦与谢襄都已非当日模样。

『加入书架,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