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二郎李世民,李渊的心情是相当矛盾的。
一方面,他希望在此危急之刻,李世民能够挺身而出,担当起救国大任!他心里再明白不过了,眼下只有二郎有气魄和能力平定刘武周,所以这些天来他一直在等待着李世民前来“救驾”。
另一方面,李渊又不无担忧,或者说害怕二郎的主动请缨,因为这将不仅仅会让二郎在拯救国家李唐这一大事上,出尽风头,完全站立在诸臣甚至包括他这个父皇之上的“制高点”上,而且还将让世人清楚李世民才是他李渊大唐乃至整个朝廷国家的“救世主”这么一个事实。
好在,此时的李渊昏聩而不昏庸,他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有个轻重缓急,迫在眉睫的事情是解决刘武周的问题。故此,他见到二郎的喜悦比忧虑更加多一些。
此前,他就这个问题悄悄地见了三女平阳一面。如他所料,平阳坚决反对“放弃”之策,并且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说目前惟有令二弟李世民出征讨伐才有胜算,而且还特意加了一句埋怨的话:早就应该让二弟挂帅了,或者同意自己出征,事情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李渊对平阳的直话没有任何恼怒,因为他清楚平阳所言句句是实,而且他本人其实并非真的想放弃河东,谨守关西,只是因为面对来势汹汹的刘武周叛军,朝中已经无人可用。
大郎李建成只会一味地附和他的“放弃策略”,却不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更没有以太子的身份提出替父出征平叛、救国救民于危难,同时为父排忧解难。
李渊现在唯一的指望就是二郎了,可是二郎却一直默不作声,他一定是看出来自己意欲压抑他的想法,所以与为父的赌气。
他对平阳说出自己心里话的目的是相当清楚的,就是想让平阳去试探一下二郎的心思,因为他自己现在实在拉不下脸来直接与二郎商谈此事。
在朝会上,李世民富有远见地指出: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若举而弃之,臣窃愤恨。丢弃河东就等同于当年刘备失荆州,永远失去了入主中原问鼎天下的可能。他还主动请缨,愿意立军令状,亲率3万精兵,克日剿灭刘武周、克复晋阳。
李世民终于王者回归!
朝廷上所有大臣都终于舒了一口气,一直赞成由秦王李世民挂帅出征讨伐刘武周宋金刚。
李世**动“出山”,本是他自己主观上的求战愿望所致,作为三军统帅,保家卫国本来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然而父亲屡屡避开与他商议,更依仗皇权“擅作主张”派遣其他将领出征,而将他像刚刚洗过的衣裳一样晾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