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的坚持下,刘文静同意出战!
于是乎,刘文静和殷开山就冒险出兵浅水原(今陕西长武县境)。遗憾的是,他们俩都低估了薛家将的强悍和狡诈,竟倚仗自己人多示众而未加防范,结果被秦军彪悍的骑军来了一个背后偷袭、两面夹击,最后击败唐军步军,令唐军士兵战死者十有六七,唐军刘弘基等多名大将也一并被俘。
李世民得知此事,急的直跳脚,他想努力挽回颓势,但审时度势后感觉己方已经是大事不妙、回天乏力了,只好极不情愿地领军逃回长安,将高墌城拱手送与薛举。
讽刺的是,两面夹击本是唐军预定的作战方针,但最后唐军却恰恰败在了对方的两面夹击策略之下。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李世民对自己曾经的手下败将过分轻视,他明明知道薛举父子俩都是多谋善断、残**诈、孔武有力的对手。
作为一名被后世公认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杰出的军事家,李世民此时对自己的惨败当然是极度的追悔莫及的,善于自省的他内心很清楚这次失败的原因。他明白自己最大的敌人不是对手,而是自己本身,如果不能战胜自我、掌控自我,无论对手是强是弱,自己都是绝无胜算的。他也切身体会到作为一名领军统帅,以激情辖制理智一定会给己方带来灭顶之灾,轻敌急躁乃是用兵大忌啊!日后万万不可重蹈覆辙!
然而,眼下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向父皇交代,又如何跨过自己内心那道坎。自己不仅辜负了父亲的期待,而且还制造了唐朝建立以来的第一场大败仗,有何脸面回见父皇?又有何底气面对全军将士?
虽然,他有先见之明地以托病为由可以将责任推卸给自己的属下刘文静和殷开山,让他们顶缸背黑锅,可是如此浅显粗拙的雕虫小技又怎么能够瞒过众人之目呢?当然就更不可能瞒过父亲的洞察了。他决定负荆请罪,主动请求承担所有责任,甘愿承受父亲责罚和军法处置。
平阳公主不赞成二弟的做法。
李世民自知这次失败的原因从自身主观角度来说是轻敌,而从客观角度看,的确是因为没有听从三姐平阳的计策,他因此在一回到长安之时,便携妻儿观音婢一道联袂造访平阳府,首先说出此役失败之由,然后向平阳认错,之后又告诉平阳他打算向父皇向朝廷“自首”的决定。
其实,柴绍回到家后便将整个过程都跟平阳细细的说了一遍,平阳也已经就这个事情做过细致的思考。她认同二弟对自己作战失败原因的分析和认识,也没有埋怨他没有遵循预定方略行事之过,但反对他去承担责任。
见到三姐如此反应,李世民甚觉惊诧,因为在他心目中,三姐从来都是正直有余,眼里掺不得沙子、心里容不得假意,怎么这一回却与平常不同、往日有异呢?
看到二弟那不解的表情,平阳问道:
“秦王二弟呀,你要承担责任当然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可是,你想过父皇的面子吗?你此时向父亲认错,不就等于宣示说父皇派你出征是错误的决策吗?再者,你自己认错就能够打败薛家秦军吗?不,当然是无济于事的,到头来无异于向薛举认错而已!你真的是心甘情愿吗?你不想重整旗鼓再次出征,以报战败之仇吗?”